0
返回首页
1. 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纯化某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②为完全培养基,③④为基本培养基
B.
A操作的目的是提高突变菌株的浓度
C.
B操作可用涂布器蘸取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②表面
D.
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D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考点】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多选题
容易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下图中甲和乙是两种微生物接种方法的部分操作过程或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的同一稀释度至少要对3个平板重复计数,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
B.
甲中涂布前要将涂布器灼烧,冷却后才能取菌液,乙中接种环需要灼烧5次
C.
乙中的连续划线的起点是上一次划线的末端
D.
甲、乙操作中只有甲可以用于微生物的计数,结果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大
多选题
容易
2. 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图所示,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种前后,接种环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进行灼烧
B.
接种环共灼烧了4次
C.
该方法也可用于细菌的计数
D.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多选题
容易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的温度调至15﹣18℃
B.
在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时,首先要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C.
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D.
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多选题
容易
1. 有人说手机屏幕细菌比马桶按钮上的多。两个兴趣小组分别展开如下图的实验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固定面积用无菌棉取样
A.
以上两组实验在接种过程中均需要用到酒精灯、接种环等
B.
通过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上都存在多种微生物
C.
两组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结果截然不同,原因可能是取样部位不同
D.
该实验对照组可以设置为取相同培养基接种等量无菌水进行培养
多选题
普通
2. 儿茶素(C)具弱抗菌性,研究人员用药物M与儿茶素形成配合物M—C,以增强其抗菌效果。为确定配合物M—C中M和C的最佳分配比,用不同分配比(C/M)的配合物M—C处理滤纸片,置于布满菌落的培养基中,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须用平板划线法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
B.
据实验结果可判断较适宜的C/M为3~5
C.
本实验中的培养基应含有该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营养
D.
据实验结果推测,不同分配比的配合物M——C抑菌效果均不同
多选题
普通
3. 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纯化及筛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细菌时,一般需将培养基pH调至中性或弱酸性
B.
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应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氮源
C.
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立即快速挑取菌落
D.
平板划线操作中第二次及其后的划线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
多选题
普通
1. 在分离、纯化细菌的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图,a、b、c、d是划线的四个区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用固体培养基中一般添加琼脂
B.
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
甲图中的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区域
D.
完成该实验过程,接种环共需灼烧处理5次
单选题
容易
2.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常用的获取纯培养物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平板划线法在每次划线前后都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
B.
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也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有时也可以不稀释直接涂布
C.
两种纯化方法的核心都是要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D.
两方法使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接种环和涂布器
单选题
容易
3. 下图为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每一区域内画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
B.
划线操作时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边打开皿盖划线接种,接种完后在皿盖上做上相应标记
C.
每次划线只能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才能确保菌种逐步稀释以得到单菌落
D.
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最终要连接起来,以便比较前后的菌落数
单选题
容易
1. 木质素是一类复杂的有机聚合物,在维管植物和一些藻类的支持组织中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在细胞壁的形成中特别重要,特别是在木材和树皮中,因为这些部分富含木质素,从而赋予它们刚性并且不容易腐烂的特性。科研团队尝试从木材场土壤中筛选分离出木质素分解菌,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用于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可以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物质主要有
。实验时,一般对配制的培养基采用
法进行灭菌,对培养皿、烧瓶及吸管等玻璃器皿一般用
法灭菌。
(2)
若每个环节的稀释倍数与步骤②的稀释倍数相同,则步骤④试管内的无菌水是
mL。图示操作过程中,共将1g土壤稀释了
倍。实验过程中,纯化细菌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和
。
(3)
⑤纯化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在五个固体培养基上分别接种0.1mL该菌菌液,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若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8、70、144、139、131,则每克土壤样品中该菌的数量约为
个。
实验探究题
普通
2. 细胞中的HMR蛋白与PIF4蛋白有较强的亲和力,可结合形成蛋白质复合体,从而影响植物的叶生长及根伸长。科研人员构建了酵母双杂交系统进行验证。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需选取组氨酸缺陷型酵母(无组氨酸合成能力),已知组氨酸是酵母菌生存所必需的。现欲验证实验室存留的酵母品系GS115是否为组氨酸缺陷型酵母,先用
挑取保存的菌落,将其置于完全培养液中培养,该操作需在
环境下进行;后将酵母培养液涂布于
的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若结果为
,则说明该品系为组氨酸缺陷型酵母。该过程中,先在培养液中培养的目的是
。
(2)
向该酵母品系中导入下图所示的质粒(仅展示部分片段)。可以采用
法完成转化。其中Gal4启动子需要与Gal4蛋白结合才能正常启动转录,Gal4蛋白分为激活区(AD)和结合区(BD)两部分,其中结合区可以识别启动子,其识别的是启动子的
,激活区招募
酶与启动子结合。两部分共同起作用才能激活Gal4启动子的转录,细胞质中游离的AD、BD亲和力较弱。
(3)
现构建重组载体α以表达融合蛋白HMR—BD,构建重组载体β以表达融合蛋白PIF4—AD(融合蛋白为两个蛋白质末端相连,同时具有两个蛋白质的功能且互不影响)。先将重组载体α、β
(选填“分别”或“共同”)转入组氨酸缺陷型酵母,再采用
法将该酵母接种到某种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该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特点是
。培养一段时间后,若
,则说明HMR与PIF4蛋白有较强的亲和力。
综合题
困难
3. 磷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施入土中的磷大多数与Ca
2+
等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科研人员从贡柑果园土中选出可以将难溶性或不溶性磷转化成可溶性磷的高效解磷菌,主要流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经步骤③最后一次稀释之后若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得到的结果是:39、38、37,则每克土样中的活菌数为
个。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
,原因是
。
(2)
步骤④中待菌落长好后挑出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较
的菌落。通常情况下,对获得的纯菌种可以依据
对细菌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
(3)
常采用
法对高效解磷菌进行分离和计数,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
作为对照。
(4)
为进一步测定初步筛选的三种菌株实际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接种到基础培养基中,并在37℃、200r·min
-1
摇床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曲线:
用摇床进行培养的好处是
(写出两点)。结果表明最优良的解磷菌株是
。
(5)
纯化菌种时,也可按下图所示接种方法,接种环需要灼烧
次。
综合题
普通
1. 下图所示实验方法的应用或原理,
不恰当
的是( )
实验方法
应用
原理
A.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B.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C.细菌计数
D.逐步稀释
A.
A
B.
B
C.
C
D.
D
单选题
容易
2. 某同学想从泡菜汁中筛选耐高盐乳酸菌,进行了如下实验:取泡菜汁样品,划线接种于一定NaCl浓度梯度的培养基,经培养得到了单菌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培养基pH需偏碱性
B.
泡菜汁需多次稀释后才能划线接种
C.
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
D.
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均为乳酸菌
单选题
普通
3. 为避免航天器在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时出现微生物污染风险,需要对航天器及洁净的组装车间进行环境微生物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航天器上存在适应营养物质匮乏等环境的极端微生物
B.
细菌形成菌膜粘附于航天器设备表面产生生物腐蚀
C.
在组装车间地面和设备表面采集环境微生物样品
D.
采用平板划线法等分离培养微生物,观察菌落特征
单选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