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I.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NOx、SO2形成酸雨时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Ⅱ.NOx、SO2等均为大气污染物,需处理后才能排放。
i.
ii.
①反应i中,每消耗0.3molNO2 , 转移电子数为。
②反应ii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①实验室制取NH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足量氨水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
pH=2时,脱除SO2的离子方程式为;脱硝效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测试时间
0
1
2
3
4
雨水的pH
4.73
4.62
4.56
4.55
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相结合,pH将(填“变大”、“变小”“不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Ⅰ.兴趣小组1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SO2的性质,并制取一种常用食品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①装置B中的现象是。
②装置C中出现淡黄色浑浊,说明SO2具有性。
③装置E和G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Ⅱ.兴趣小组2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某硫酸厂附近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二氧化硫的制备、性质以及含量测定进行探究。
Ⅰ.制备二氧化硫:用70%的浓硫酸与固体反应制备气体
Ⅱ.探究的性质:在下图装置中先后三次加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不同条件下的钡盐溶液,控制食用油油层厚度一致、打开开关K,通入流速一致。三次实验现象如下表:
①
②
③
已煮沸的溶液
未煮沸的溶液
己煮沸的溶液
无白色沉淀生成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三次实验分别得到如下pH-t图:
曲线②出现骤降,这是因为与溶液中溶解的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写出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Ⅲ.中二氧化硫的处理:某化工厂用如图所示工艺流程除去燃煤产生的。
烧瓶中发生反应如下:
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Ⅰ)
2H2S(aq)+SO2(g)=3S(s)+2H2O(l) (Ⅱ)
S(s)+Na2SO3(aq)Na2S2O3(aq) (Ⅲ)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白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装置E中为溶液。
(2)为提高产品纯度,应使烧瓶C中Na2S和Na2SO3恰好完全反应,则烧瓶C中Na2S和Na2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3)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填字母代号)。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4)已知反应(Ⅲ)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测定时间(小时)
8
雨水的pH值
NH3和NO反应理论上可以生成N2以实现尾气的净化,反应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比为,空气中氮气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该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测定原理为 , 若从气体通入起计时直到广口瓶中溶液蓝色恰好褪去结束,用时5min。已知空气的流速为 , 则该地空气中的含量是(结果精确到0.001)。
将制得的通入溶液后充分振荡,意外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的酸性增强,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该小组同学预测: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不断降低,一段时间后可能还会有氢气产生。为进一步确认是否有氢气产生,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其装置如图。
①仪器C的名称是;B中试剂的作用是。
②根据“E干燥管中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色”确认气体中是否有氢气,你认为是否正确?(填“合理”或“不合理”),简述理由:。
实验任务:探究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开展探究:在某温度下,利用等体积等浓度的品红水溶液(或品红乙醇溶液)进行下表中的实验1~4,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品红乙醇溶液中通入干燥
通过溶液仍不褪色
向品红水溶液中加入蒸馏水后通入
通入 , 溶液开始褪色,通过 , 溶液完全褪色
向品红水溶液中加溶液
溶液瞬间完全褪色
向品红水溶液中加入溶液
溶液约后完全褪色
①依据实验1和2可得出结论。
②依据实验2、3和4,可推测使品红水溶液褪色的能力由强到弱顺序为。
I.在B的三口烧瓶中盛装适量和400mL蒸馏水,控制温度在7℃以下,将A中产生的通入B中,反应过程中保持C中管口有少量气泡持续冒出。
Ⅱ.待烧瓶中全部反应完,反应液呈透明粉红色时,停止通。
Ⅲ.将装置C换为减压装置,一段时间后将B中的溶液转移至烧杯中。
IV.向溶液中加入适量连二硫酸钡溶液,搅拌,静置,过滤。
V.对滤液进行浓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
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