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民族隔阂趋于消除,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魏的民族交融。
——摘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条理清楚)
材料一:
材料二:这个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拓跋鲜卑主动放弃本民族文化成分的认同而转化成对部分汉文化的认同,进而达到对中国的认同,通过吸收汉文化对自身文化也进行了改造与更新,深刻影响了当时和后世的政治格局和历史进程。同时,汉文化也因有了新文化的注入,内涵得到了扩充和更新,新的文化体系生机勃勃,为鲜汉民族共同体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
——摘编自杨伟笑《北魏平城时期鲜卑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研究》
材料一
大同北魏壁画《夫妇并坐图》中男女皆着典型少数民族服饰
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中北魏迁都后男女皆着汉人服饰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生前把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元;他要求鲜卑官员“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 他们带来的有战乱,还有北方民族的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北方草原民族文化是极富生气和极其活跃的,它为中华民族注入新的活力与生命。
——摘编自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材料一 (东汉初年)匈奴争立,日逐来奔,……奉藩称臣,永为外扞(同“捍”)。天子总揽群策,和而纳(接纳)焉。乃诏有司(相关官吏),开北鄙(北方边境地区),择肥美之地,量水草以处(安置)之。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材料二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着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力排众议,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又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材料三 4世纪后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加强集权,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改革官制,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下列组图为反映魏晋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各民族交融的文物画面。
材料一:泰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材料二:
《魏书》记载:孝文帝命令禁止朝廷上用鲜卑语讲话,统一使用汉语,如果有人不听命令,免去其官职。
鲜卑姓改用汉姓情况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材料三:
少数民族用牛耙耕地图(甘肃出土) 北魏石碑拓片(河南出土) 汉人胡食图(甘肃出土) 胡旋舞陶壶(河南出土)
材料一 见如图(来源:《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第32页,星球地图出版社,2016年8月)
材料二 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从古代的孝文帝改革、边疆民族习用“雅歌儒服”、中原盛行胡衣胡帽,到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总书记如数家珍地讲述,听者耳熟能详,引起广泛共鸣,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自信心。
——摘自《中国民族报》,2021年1月26日
下列地图所示现象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