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间/min
n(CO2)/mol
n(H2)/mol
0
0.60
1.80
t1
0.20
t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0
150
250
350
0.16
0.19
①
②
③ 。
在 , 将、C、以物质的量比1:2.2:2进行碳氯化,平衡时体系中、CO、和C的组成比(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min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M(mol)
1.00
0.76
0.56
0.40
0.36
P(mol)
0.06
0.11
0.15
容器
甲
乙
丙
容积/L
0.5
1.0
温度/℃
反应起始量
1.5mol A,0.5mol B
6.0mol A,2.0mol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反应①:+H2SO4=+H2O ΔH1<0 K1
反应②:+H2SO4=+H2O △H2<0 K2
容器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c(SO2)
c(O2)
C(SO3)
I
0.6
0.3
0.2
II
x
III
0.25
已知:k正、k逆为速率常数,仅受温度的影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反应Ⅰ:2CO(g)+4H2(g)=CH3CH2OH(g)+H2O(g) ΔH1= −128.8 kJ·mol-1
反应Ⅱ:CO(g)+H2O(g)=CO2(g)+H2(g) ΔH2= −41.8 kJ·mol-1
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H2发生上述反应,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投料比α[α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体积
投料
200℃时
HCl平衡转化率
400℃时
容器I
1L
4mol HCl(g)、1mol O2(g)
90%
75%
容器II
2L
Xmol HCl(g)、2mol O2(g)
α1
α2
5
15
25
35
0.85
0.81
0.80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
则的。
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
4
8
12
t
20
浓度
2440
3200
3600
4000
4100
①内,;
②t16(填“>”“<”或“=”)。
a.的分压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 d.
(已知:对于可逆反应 , 任意时刻 , 式中)表示物质×的分压)
①在恒压平衡体系中充入少量水蒸气时,反应Ⅰ的的状态最有可能对应图中的点(填“甲”“乙”或“丙”),判断依据是。
②时,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 , 体系达到平衡后,测得的分压为 , 则水蒸气的分压为(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①下列操作中,能提高平衡转化率的是 (填标号)。
A.增加用量 B.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
C.移除 D.加入催化剂
②恒温恒压条件下,1molCH4(g)和1molH2O(g)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 的物质的量为 , 则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写出含有α、b的计算式;对于反应 , , x为物质的量分数)。其他条件不变,起始量增加到 , 达平衡时, , 平衡体系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回答问题:
①若反应为基元反应,且反应的与活化能(Ea)的关系为。补充完成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图2)。
②某研究小组模拟该反应,温度t下,向容积为10L的抽空的密闭容器中通入和 , 反应平衡后测得容器中。则的转化率为,反应温度t约为℃。
催化剂
t=350℃
t=400℃
催化剂Ⅰ
10.8
12722
345.2
42780
催化剂Ⅱ
9.2
10775
34
38932
在选择使用催化剂Ⅰ和350℃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平均反应速率为;若某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实际选择使用催化剂Ⅱ和400℃的反应条件,原因是。
反应Ⅰ(直接脱氢):C3H8(g)=C3H6(g)+H2(g)△H1=+125kJ·mol-1
反应Ⅱ(氧化脱氢):C3H8(g)+ O2(g)=C3H6(g)+H2O(g)△H2=-118kJ·mol-1
反应Ⅱ:2C3H8(g)+O2(g)=2C3H6(g)+2H2O(g) k
反应Ⅲ:2C3H6(g)+9O2(g)=6CO2(g)+6H2O(g) k′
实验测得丙烯的净生成速率方程为v(C3H6)=kp(C3H8)-k′p(C3H6),可推测丙烯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其理由是。
反应ⅰ: ,
反应ⅱ: ,
反应ⅲ: ,
物质
0.0
①根据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图中反应步骤Ⅲ可描述为。
②在合成甲醇过程中,需要不断分离出甲醇的原因为(填选项字母)。
a.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b.防止催化剂中毒c.提高正反应速率
①内,。
②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需控制出气流量小于进气流量的原因为。
②已知出气流量为 , 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为60%,则流出气体中的百分含量为。
已知:上述反应的速度方程为 , , 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速度常数,P为各组分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键
C-H
C-C
C=C
H-H
键能
413
348
X
436
请计算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①图中的曲线是(填曲线标号)。
②图中M点的正反应速率和N点的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填“>”“<”或“=”)。
③550℃、100kPa,按投料时,kPa(用最简分数表示)。
反应1:
反应2:
反应3:
反应4:
①计算并判断该反应的自发性。
②温度控制不当,气相产物之间会发生积碳副反应如下:
, ;
从而影响氢气产率。若仅考虑积碳副反应,一定温度下,测得在1.0MPa恒压反应体系中组分的分压(即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总压)。达平衡时, , 则平衡常数。
③生产过程中,为减小积碳对氢气产率及催化剂的影响,下列措施合适的是。
A.通入过量的氧气 B.通入适量的水蒸气 C.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D.加压
④上述各反应达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摩尔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受温度的影响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像解释在图示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的摩尔分数先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原因是。
若想尽可能进行路径1,则选择的氧化物M-O键结合力应较(填“强”或“弱”);请补充完整反应的历程:(*表示吸附态)
……;+;; ,
共价键
H-Br
O=O
H-O
Br-Br
键能(kJ·mol-1)
363
498
467
193
上述反应中,ΔH=kJ·mol-1。
实验序号
c(HBr)/mol·L-1
c(O2)/mol·L-1
正反应速率
1
0.1
v
2
2v
3
0.4
8v
32v
①x=,a=,b=。
②有人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I)HBr+O2→HO-OBr(慢反应)
(II)HO-OBr+HBr→H2O+BrOBr(较快反应)
(III)BrOBr+HBr→BrOH+Br2(快反应)
(IV)BrOH+HBr→Br2+H2O(快反应)
活化能最大的反应是(填代号)。
①O3=O+O2 (慢) ②O+O3=2O2 (快)
第一步的速率方程为v1=k1c(O3),第二步的速率方程为v2=k2c(O3)·c(O)。其中O为活性氧原子,它在第一步慢反应中生成,然后又很快的在第二步反应中消耗,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活性氧原子变化的速率为零。请用k1、k2组成的代数式表示c(O)=。
已知:O3(g)+O(g)=2O2(g) ΔH=-143 kJ/mol
反应1:O3(g)+NO(g)=NO2(g)+O2(g) ΔH1=-200.2 kJ/mol。
反应2:热化学方程式为。
已知:NO与Ca(OH)2不反应;
NOx的去除率=1-×100%
①在0.3-0.5之间,NO吸收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当大于1.4时,NO2去除率升高,但NO去除率却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①b点时,平衡体系中C、N原子个数之比接近。
②a、b、c三点CO的转化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为;b、c、d三点的平衡常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以上两空均用a、b、c、d表示)。
③若=0.8,反应达平衡时,N2的体积分数为20%,则NO的转化率为。
①该反应在 (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下可自发进行。
我国科学家在合成氨反应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报道了LiH-3d过渡金属这一复合催化剂体系,并提出了“氮转移”催化机理。
i. 3LiH(s) + N2(g) =Li2NH(s) + LiNH2(g) ΔH1=+32.8kJ·mol-1
ii. Li2NH(s)+2H2(g)=2LiH(s)+NH3(g) ΔH2=-88kJ·mol-1
iii. LiNH2(g)+H2(g)=LiH(s)+NH3(g) ΔH3
②则ΔH3=。
i.
ii.
iii.
和的线性关系图如下所示:
①由图可知ΔH10(填“大于”或“小于”)。
②反应i的Kp0=(用Kp1和Kp2表示)。
反应i的0(填“大于”或“小于”),写出推理过程。
时间(min)
浓度(mol·L-1)
10
30
40
NO
2.0
1.16
N2
0.42
1.2
CO2
a.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b. 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c. 再通入一定量的NO d. 再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完成下列填空:
a. b.和NO的物质的量之和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
上述反应可以视作分两步进行:
(i)……
(ii)
②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反应ii中反应物化学键总能量生成物化学键总能量(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①图中的关系为(填“>”“<”或“=”);A、B、C各自对应化学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
②若从起始到处于A点状态共经过 , 该时间段内化学反应速率。
工业中利用新型催化剂M催化氦气与NO反应生成 , 从而去除NO的影响: , 相同时间内,NO的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③
反应的。
上述合成甲醇的反应速率较慢,该反应过程中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图1中能表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是曲线 (填“m”或“n”),判断依据是。
②若 , 测得在相同时间内,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如图2所示,(填“>”、“<”或“=”);时,起始压强为(保留二位小数;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③已知速率方程是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图3表示速率常数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分别代表图2中a点、c点的速率常数,点表示c点的。
a. 移出氧气 b. 降低温度 c. 减小压强 d. 再充入0.050mol SO2(g)和0.030mol O2(g)
常温下,向1L pH=10的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通入CO2的体积(V)与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c)的关系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