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橘子
葡萄
玉米粥
牛奶
pH范围
3.0~4.0
3.5~4.5
6.8~8.0
6.3~6.6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展开探究。
【实验】将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加入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出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补上猜想二、
猜想一:只有NaCl猜想二:
猜想三:NaCl和NaOH猜想四:NaCl、NaOH和HCl
乙组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不合理,不合理的猜想是,理由是。
【实验探究】
(2)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锌粒观察到现象为(填实验现象),证明溶液中一定没有HCl。
(3)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CuSO4溶液、NH4Cl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CuSO4溶液
滴加NH4Cl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照比色卡,pH>7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NaOH
【得到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认猜想正确。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的活动过程给予肯定,同时指出(3)实验操作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操作中的错误是。
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兴趣小组利用图1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用和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
资料卡片
电导率是物理学概念,也可以称为导电率。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电导率越大,说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个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实验准备】
(1)按图1装置连接好仪器(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盛装的液体是,装置的作用是。
【数据采集】小组同学分工明确,记录了和电导率的变化(如图2和图3)。
【数据分析】
(2)①图2中(填字母)段表示反应发生的过程。
A. B. C.
②图3中0~90s溶液电导率下降的原因是。120s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学习迁移】
(3)有同学认为这种方法非常科学和精准,避免了酸碱指示剂的误差。因此想用该装置测定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相关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当反应恰好完全时,电导率约等于。
【提出质疑】
(4)有同学认为如果测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电导率存在一定误差,会造成反应完成假象。你认为造成假象的原因是。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探究中和反应”为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回答下列问题:
【设计与实验】
实验一 小军向滴有酚酞的溶液中不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1)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酚酞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
实验二 小丽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 , 用温度传感器测定溶液的温度,溶液的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3)滴加稀盐酸至图1中点时,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
(4)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图2中,约后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交流与评价】
(6)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的是 (填字母序号)。
根据图A、B、C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它们水溶液的pH都7(填“>”、“=”或“<”符合).
(2)它们都能除铁锈,写出盐酸与铁锈的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它们都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类反应叫反应.
(4)打开两瓶分别盛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雾的是盛有的试剂瓶.
(5)写出把硫酸转化为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
如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图中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
做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 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A2溶液测出的pH 应 (填“>”、“=”或“<”)7
取少量B2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 , 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A2溶液中较多,加入的NaOH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