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选官制度,影响深远。七年级学生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主题展开探究学习,邀你参加。
【整体认知】
材料一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发展概况
时期 | 发展概况 |
隋朝 | 隋文帝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①____,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
唐朝 |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创立②____,亲自面试考生。 |
宋朝 | 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
③____ | 在“四书”“五经”中命题,答卷的文体格式等有严格规定,称为“八股文”。 |
【深入探究】
以下是同学们收集、整理的“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相关史料
材料二 自公元7世纪科举制度产生后,考试的内容多半以儒家经典为主,如“四书五经”等,从隋唐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基本未变。科举制度的实行,调动了人们读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中央及各地方官学、乡村学校乃至私学,无不在教学内容上努力同科举考试对接。
——据田湘波《中国科举制度与文化实力》
材料三 唐宋科举制度概况
朝代 | 录取数据 | 状元籍贯 |
唐朝 | 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 | 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人 |
北宋 | 录取进士约51660人 | 有籍贯可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人 |
南宋 | 录取进士约45640人 | 有籍贯可考37人,南方37人,北方0人 |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材料四 明清科举制度发展
《举子看榜图》(明)描绘了科举发榜后应考的读书人看榜的情景 | 道情时文叹(道情:曲艺的一种) 清·徐灵胎 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是求才计,谁知道变作欺人计!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