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北大有三个学生社团,代表着三种不同倾向:新潮社、国民社和国故社。1918年11月18日,大约二十个新文化运动的年轻学生领袖决定组建新潮社。 《新潮》以他们老师辈创办的《新青年》为样板,这是《青年杂志》的新版。新潮社和国故社之间的对抗冲突非常激烈,但是新潮社很快就赢得了更多的听众,《国故》只出版了四期就停刊了。 《国民》仍然用深奥的文言文写成, 《新潮》尽量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激进的思想,这种组合得到年轻一代的积极响应。

——摘编自王汎森著《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简要评析“新潮社” “得到年轻一代的积极响应”这一历史现象。

【考点】
新文化运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某同学的读书卡,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书名

摘编内容

胡适《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1922年)

中学国文的理想标准是:人人能以国语自由发表思想;人人能看平易的古书;人人能做文法通顺的古文;人人有懂得古文文学的机会。

徐复观《中国人的耻辱,东方人的耻辱》(1961年)

胡适由过分的自卑心理,发而为狂悖的言论,想用诬蔑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方法,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向西方人卖俏,因而得点残羹冷炙,来维持早已掉到厕所里去了的招牌。这未免太脸厚心黑了。

唐德刚《胡适杂忆》(1996年)

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开风气之先,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吴根友《简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胡适的“历史观”》(2013年)

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来,学术界对胡适的整体评价逐渐由负面转向正面,进而更加全面,对其“历史观”学术价值与产生的问题分析,也趋于客观。

(1) 指出《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的史料类型并评析其价值。
(2) 指出徐复观、唐德刚、吴根友三位学者对胡适评价的倾向,结合史实简述各自的依据。
(3) 通过上述研究,该同学初步学会了通过史料研读进行历史解释。试指出史料运用的基本原则。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