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青年》和《申报》都是近代重要刊物,并在广告运作中得以结缘。

表1   《新青年》在《申报》中的广告投放频次

版次

广告时间范围

广告投放次数

广告主

备注

第Ⅰ卷

1915.10.1—1916.5.18

6

群益书社

含第Ⅰ卷第1号赠书致谢

第2卷

1916.9.3—1917.3.6

6

群益书社


第4卷

1918.1.17—1918.8.4

9

群益书社

含预告1次

第6卷

1919.4.20—1919.11.27

14

群益书社


第7卷

1919.11.14—1920.5.20

31

群益书社

含预告3次

——摘编自张宝明《当“名刊”遇见“名报”:<新青年>在<申报>上的广告运作》

材料二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国统区唯一发布的大型机关报,同时它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喉舌。

表2   《新华日报》的部分内容。

时间

内容

1938年1月19日

台湾宜兰矿工举行暴动,七千余矿工与日军激战后,焚毁日军弹药库,炸毁储油池,夺取武器。矿工最后进入阿里山坚持抗战。

1938年1月25日

当日寇进占南京时,未及逃出之我国难民,手无寸铁,皆为驱集一处,以机枪扫射而死。

1946年6月25日

关于美国军事援助、干涉中国内政,毛泽东批评这“不仅危害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还破坏了中美两大民族的光荣友谊,构成了对中国人民的生存与自由的威胁”。

——摘编自双传学《从“一个方面军”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战略高度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青年》在《申报》中的广告投放频次增加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新华日报》的认识。
【考点】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青年》自1915年创刊至1926年终刊,专门讨论“民主”的文章只有3篇,专门讨论“科学”的文章多一点,也不过五六篇。……我很纳闷:为什么学术界一直认为“民主”与“科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思想主题呢?反复寻找之后,我发现提“民主”与“科学”必引用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新青年》创刊后,发表了大量批判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儒家文化的文章,另外、还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思想非常激进。这遭到一批观念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批评。陈独秀为了回应那些人的批评,就写了这篇答辩书。答辩书中,陈独秀必须寻找一个连保守派也无法否认的理论依据,以抵挡对方的攻击,于是就将“民主”和“科学”搬出来——在当时的中国,“民主”和“科学”是没人敢批评、敢反对的。

——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材料二   儒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不能代表全盘。新文化运动之批判儒学显然算不上“全盘性的反传统”。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学时并没有抹杀其历史价值。陈独秀、胡适等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和作用是予以肯定的。不过,陈独秀对儒学的现实价值提出了批判,认为其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生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与传统的关系是“形离而神合”的、因为传统是割不断、切不开的。他们自身是传统的载体,没有,也无法脱离传统。新文化运动中有一些激烈的话语乃是一种“言说策略”,从言说策略的选择这一视角来看,新文化运动“反孔非儒”话语的激烈乃是一种“有意的偏激”,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颠覆”与“全盘否定”,它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作用,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可见,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复杂性,简单化地认定新文化运动是“全盘性的反传统”.

——刘波《复杂性视域下的新文化运动评价重构》

(1) 据材料一、指出后人与时人眼中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有何差异?
(2)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全盘性的反传统”现象。请据材料二进行批驳。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同学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发生了社会转型,中国真的社会转型了么?

材料一我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糕。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1906年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往)……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

刊名

主持

刊行年月

地点

宗旨(倾向)

《新青年》

陈独秀

1915

上海   北京

宣传新思想

《晨报副刊》

梁启超

1916

北京

思想解放社会改造

《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

毛泽东等

1918

湖南

研究新思想寻求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和方法

《每周评论》

李大钊

1918.12

北京

评论时政

《南开日刊》

南开大学

1919.5

天津

鼓吹同胞之爱国心,唤起同胞之敌忾

《建设》

孙中山

1919.8

上海

研究革命理论和建设新中国方案

《平民教育》

平民教育社

1919.10

北京

研究宣传及实施平民教育

《醒农》

醒农社

1920.5

北京

促农民之觉悟

《劳动者》

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920.10

广州

启发工人觉悟、促进团结、推动工运发展

《共产党》

李大钊

1920.11

上海

介绍国际共运、列宁学说、共产党知识

——摘编自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1) 根据材料一,简述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把这个材料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中国报刊业的特点。
(3) 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某同学应该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