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
别
甲中溶液
(0.2 mL)
乙中溶液
(2 mL)
不同时间测定的相对压强(kPa)
0s
50s
100s
150s
200s
250s
Ⅰ
肝脏
提取液
H2O2
溶液
0
9.0
9.6
9.8
10.0
Ⅱ
FeCl3
0.1
0.3
0.5
0.9
Ⅲ
蒸馏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号
1
2
3
4
5
6
7
硫酸铜浓度/ (mmol·L-1)
0.001
0.01
10
100
产氧速率/
[mL·(30 s)-1]
42
43
36
21
45
37
23
40
35
24
产氧速率平均值/ [mL·(30 s)-1]
43.3
41.7
22.7
6.7
2.3
酶相对活性/%
96.2
83.1
52.3
15.4
5.4
组别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
底物浓度
酶促反应速率
抑制剂
S
2S
3S
4S
5S
①无抑制剂
②抑制剂Ⅰ
③抑制剂Ⅱ
注:S代表某浓度值。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温度设置应。
②由图3可知,加入板栗壳黄酮,胰脂肪酶的最适pH变。
③若要探究pH为7.4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板栗壳黄酮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在pH为7.4条件下,设置一系列板栗壳黄酮的,分别测定对照组与加入板栗壳黄酮组的酶活性,并计算其差值。
实验组
①
②
③
④
⑤
底物
+
RNA组分
-
蛋白质组分
低浓度Mg2+
高浓度Mg2+
产物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选项
高中生物学实验内容
操作步骤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向待测样液中先加双缩脲试剂A液,再加B液
B
观察细胞质流动
先用低倍镜找到特定区域的黑藻叶肉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室温下将淀粉溶液与淀粉酶溶液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D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将解离后的根尖用清水漂洗后,再用甲紫溶液染色
pH 相对活性 酶
9
11
M
0.7
1.0
0.6
L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