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材料一:周朝贵族等级和分封制示意图
(1)请写出图1中A、B两个等级。
(2)阅读图2结合所有分析,“天子”分封“诸侯”依据什么原则?得到封地的“诸侯”要对“天子”尽什么义务?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称霸一方的霸主)。
——《史记·周本纪》
(3)材料中“平王”指的是谁?写出“齐、楚、秦、晋”四个诸侯国涌现的霸主分别是谁?
(4)简要分析一下“诸侯强并弱”争霸活动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语·齐语》记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金属)以铸锄、夷、斤、㔉,试诸壤土。”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的是一方诸侯之长)。
材料三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出现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一 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交通的不便,再加上诸侯国与王室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
材料二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三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春秋时期是一个变革的时期,它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目了然”探题目】
材料一 课文的题目是每课内容的高度概括。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动荡”“变化”的基本表现。
【“火眼金睛”析疑惑】
(2)结合材料一和相关知识,分析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的作用。
【“一览无余”解图片】
材料二
(3)材料二是针对本课某一子目内容提取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梳理图片再现的春秋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材料一 周王室势力变化表
管辖土地
管辖军队
管辖人口
天子地位
西
周
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大约方圆千里的土地
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有14万人以上
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周天子在政治上享有最高的地位
东
东周初年王室直接管辖的土地约方圆600里,往后辖地越来越少,最后只有约方圆百里的土地
周平王东迁之后,王室管辖的军队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几千人
直接管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和兵源减少
周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材料二 在整个春秋时期,楚国主动发起的战争有111次,晋国有90次,齐国有70次,秦国有44次。仅在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齐桓公灭了35个诸侯国,晋献公灭了17个,秦穆公灭了12个,楚庄王灭了26个……
——摘编自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材料三 到了公元前5世纪,中国也开始普遍用铁了。铁制兵器代替了青铜兵器,而铁制农具和用牛拉犁则给中国带来一场农业革命。于是华北有更多的土地得到开垦……由于采用大规模的灌溉技术和其他水利设施,谷物产量得到大幅提高……大量长途运输税粮及其他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随生产发展而来的是商业的快速发展及财富的惊人增长。
——《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一 (周公)兼制(分封)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合并乡村城镇为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