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周初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因;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秦、楚、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下表商鞅变法的措施(部分)
序号
措施
①
确立县制
②
鼓励耕织
③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④
奖励军功
身份
是否支持变法
理由
农民
旧贵族
材料一:“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了在美并战争中取胜。”
——摘自部编版《七上历史》
材料二:《史记·商君列传》记载,赵良曾劝说商鞅,指出其相秦“残伤民以骏(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贾谊《治安策》记载,“他的新法推行了两年,奏国的风俗日益败坏……其社会混乱达到极点。”苏轼在《商君功罪》中也指出:“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材料三:“商鞅虽死,但新法在秦长期行用并取得显著成效,改革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秦国亦因而得以长期保持强盛的国力,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材料二: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三:秦汉时期出现频率较多的词汇有郡县制、秦半两钱、蒙恬、五铢钱、盐铁官营、“推恩”、霍去病等。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大汶口文化同黄河流域其它原始文化--样,主要种植的是粟……各遗址出土有猪、狗、牛、鸡等家畜家禽的骨骼,墓地中常发现用狗和猪随葬的。一些遗址还发现了渔猎工具……有的墓葬随葬品很多,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还有制作精美的玉器、绿松石等,而有的墓葬中随葬品很贫乏。
——摘编自《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的经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获取食物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汶口文化墓葬的区别反映出哪一现象?
材料二 以前的“耦耕”完全依靠人力,春秋时期有了牛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当时的先进地区,已认识到播种要有适当行距,懂得施肥提高地力,学会了沤肥。楚国修建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灌溉稻田1万多顷。
——摘编自张岂文《中国历史·先秦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道,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摘自《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变法改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变法改革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一下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