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一)瓷器行销世界
(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____。(单选)( )
A. 秦汉时期 | B. 魏晋时期 | C. 隋唐时期 | D. 宋元时期 |
(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
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________。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单选)( )
A. 宣政院 | B. 市舶司 | C. 中书省 | D. 广州十三行 |
(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____。(双选)( )
A. 外部需求 | B. 军事扩张 | C. 技术传播 | D. 工艺精湛 |
(二)瓷器影响世界
(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____。(单选)
A. 工厂制度的确定 | B. 资本主义的垄断 |
C. 手工工坊的发展 | D. 殖民活动的兴起 |
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材料一:
釉上彩中国乐师像(18世纪)
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珐琅影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
(6)材料一是德意志制作的“中国风”瓷塑,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其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多的趣味和风尚,这一现象折射出________。(双选)( )
A.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想象 | B.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传承 |
C. 西方对中国文化的重构 | D.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 |
(7)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如何理解瓷器全球流动中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