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双元革命:1789~1848年的转变,基本上就是发生在英法两个国家的孪生大变革。从那之后,这一变革波及了整个世界。

材料一   英国在科技方面并不占优势,在自然科学方面,法国几乎肯定走在英国之前。相较于日耳曼和法国的教育,英国的教育则显得毫无生气……在英国,人民有史以来第一次正式审判并处死了国王,个人利益和经济发展变成了政府政策的最高目的。出于实际的目的,英国已经找到了解决土地问题的革命性办法……在所有这些国家,工业成长的前导都是大众消费品——主要(但不是绝对)是纺织品——的制造商,因为这类商品的巨大市场已经存在,商人可以清楚地看到扩大生产的可能性。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时代》

材料二   “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对曼彻斯特的评论

材料三   法国引发了世界革命,并赋予其思想,以致三色旗这类事物成了实质上每个新生国家的象征,而1789~1917年之间的欧洲(或实际上是世界的)政治,主要是赞成或反对1789年的原则,或甚至更富煽动性的1793年原则的斗争。法国为世界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自由和激进民主政治的语汇和问题。法国为民族主义提供了第一个伟大的榜样、观念和语汇。法国为多数国家提供了法典、科技组织模式和公制度量衡。经由法国的影响,现代世界的思想观念首次渗透进迄今曾抗拒欧洲思想的古老文明世界。以上便是法国大革命的杰作。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时代》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性影响。
【考点】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表述:(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材料二 巴贝奇开宗明义地指出,机械化生产能带来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伟大工业的奠基”。他指出,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高度细化的分工,高效的生产单位必须要把特定生产过程中最有效的劳动分工所需要的工种类别再翻上几倍。他还提到了各种花销的数额,其中包括机器的保养和维修人员以及会计人员的费用,在规模太小的工厂里,他们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将生产的各个阶段集中在一座大楼中,会降低运输成本,并且使一个实体能够负责质量控制,这就降低了失误的可能性。

——摘自乔舒亚·B.弗里曼《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

材料三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摘引自[英]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双城记》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工业革命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的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工厂制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伟大工业的奠基”的作用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狄更斯这段话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近代百年上海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上海的历史博物馆留有大量的民族精神等诸多方面的时代印记。以下为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上海历史博物馆的部分藏品(或会址)及其介绍。

藏品/会址

介绍

(清)振远将军铜炮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各战略要地加强军备建设,该门铜炮是鸦片战争期间吴淞战役的重要历史见证。

道白生公司制造的清花机

清花机用于清洁棉花。此清花机原属三新纺织厂所有,该厂前身为洋务运动时所开设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新式纺织工业之鼻祖。

辛亥革命时上海起义军的陆军旗

旗帜中央画有一颗九角星,内外两圈共有黄星十八颗,代表当时十八个省份。

福新面粉公司商标图册

1912年荣氏兄弟与人合伙在上海创立福新面粉公司,1921年发展至18个厂。

《青年杂志》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后改名为《新青年》。

中共一大纪念馆

地处上海市黄浦区,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义卖救难”纪念章

1939年,为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义卖救难运动,该印章便是当时所发。

《解放日报》创刊号

1949年5月28日在上海发行,报纸头版正中刊登有《大上海全部解放》的消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 请围绕近代上海的历史变迁,任选角度,自拟标题,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小麦亩产量在 1750-1770年为18蒲式耳,1795-1800年为21.5蒲式耳。到18世纪中期,英国不仅能够养活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而且通常还出口谷物。在丰收年份,出口额达小麦收成的1/8。1700年,小麦年产量大约为1700万夸特,到1820年激增为2500万夸特。1815-1846年间,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小麦仅占国内消费总量的5%。由于粮食产量的提高,供牲畜食用的饲料比较充足,牲畜的产肉量增加。

材料二:英国在人口增长超过环境承载量之后,食物跨越大洲进行配置非常必要。 1834年,由于失地农民形成的压力,英国主管和执行济贫法的皇家委员会正式建议,将有劳动能力的贫民移民海外。1835-1837年,皇家委员会安排了6400人移民海外。南非、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英国殖民地也是英国缓解国内流动人口压力的理想移民之处。从1846到1869年,在英国政府各种移民计划下安排的移民约有33.9万人,约占英国移民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总人数的23%。从19世纪中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成千上万来自英伦三岛的移民涌入澳大拉西亚,使这个位于地球另一端的新欧洲成为新不列颠。

——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19世纪前半期英国粮食生产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解决食物问题的方式及其有利条件。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