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期,作为工厂主的欧文看到的情况是,一些7、8岁的儿童被雇用到纺纱厂工作,从早晨六点开始,一直留在纱厂里站着做工,这导致很多儿童身材矮小、智力发育不良。他认为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错误观念,提出“治理得最好的国家必然具有最优良的国家教育制度”。欧文也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工业生产的巨大好处,认识到知识的成就要求培养“智、德、体、行全面发展的有理性的男男女女”。他让工人子女从小就学习一些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注重形成良好的品德,进行身体方面的训练。在小学阶段开设的课程中取消宗教课,注重开展劳动教育。他同时要求儿童参加生产劳动不能早于10岁,工厂法应该作出明确规定并致力于改善儿童劳动的环境和条件。

——摘编自石中英《马克思、恩格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再思考》

材料二   中国长期遵循着儒家以培养君子为目的的传统。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首开言论,指出中国图强之本在于“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这一新的教育目的是基于对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再认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成为严复终身践行的三大主张,而这也成为中国“三育并举”教育目的的发端……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听取陆费逵、蒋维乔等民间学者的意见,结合自身见解正式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目的。他明确提出:“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也。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三者,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美育主义二者,为超轶政治之教育。……军国民主义和实利主义合称为富国强兵主义,德育主义用以约束行为,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则是升华……在这种体系中五育同为一体,互相关联密不可分。”

——摘编自曾育松《从“三育并举”到“五育融合”:中国百年教育目的的历史审视与认知路径》

材料三   1999年,中央连续发文,重新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列。《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各环节中。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标志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教育目的的新要求,劳动教育正式被放在和德智体美四育同等的位置。次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坚持五育并举的教育目的被明确提出,从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五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进入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重提五育并举是对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有益支撑,是对以往几十年来重才不重人的功利主义教育倾向的深刻反思,同时也回应了学界对教育必须回归生命本源的呼声。

——摘编自杜尚荣 舒清雅《“五育并举”演进的政策逻辑、制度选择与未来趋势》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文的教育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与近代中国教育的不同,分析近代严复、蔡元培教育思想产生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现代中国“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价值。
【考点】
戊戌维新运动; 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潜心研习西方文化,以寻求救国之路。1903年2月,梁启超再次游览北美,在加拿大与美国逗留8个月,并于1904年2月在《新民丛报》增刊上发表《新大陆游记》。他在这本书中大力的推荐美国的民主政体,同时历数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种种病态,认为惟有学习西方才有出路。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180度大转弯,他向中国青年大声疾呼:“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指孔子、老子、墨子——引者注)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材料二   对传统文化先后持两种极端之论,并非梁氏个别特例,在其他近代文化大师那里也有类似表现。如严复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并倡言:“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严氏晚年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归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有“反传统”倾向,还倡导“全盘西化”,而20世纪30年代成为“整理国故”的主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化前后态度的不同,并分别指出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可见对于传统文化的两极化评价在清末民初不是个案,这一历史现象给你怎样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