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盐和纯碱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物质,为了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活动一:小组合作,同学们通过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实验鉴别食盐和纯碱。

(1) 对实验1、实验2写出其中一种鉴别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2) 通过实验分析,小组同学总结出了运用化学反应鉴别物质的方法:分别取等量的两种物质,向其中加入同一种试剂,若能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将二者鉴别开来。为此,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还可以选择其他种类试剂对食盐和纯碱进行鉴别,你认为以下物质不可以进行鉴别的是___________。 A. H2SO4 B. BaCl2 C. KCl
(3) 活动二:小组同学对实验1反应后上层清液的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Na2CO3       猜想三:

【进行实验】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步骤

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入适量的稀盐酸

另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静置

另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

实验现象

有气泡生成

生成

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结论

猜想二成立

【拓展反思】通过实验小组同学能初步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在厨房可用紫甘蓝汁液或(填厨房用品中另一类物质的名称)来鉴别食盐和纯碱。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牙膏是保障口腔健康的日用品,某项目小组为深度了解牙膏的组分,对牙膏中的摩擦剂、酸碱度调节剂、美白剂等组分进行探究。

I.摩擦剂的探究

某牙膏成分含有以下物质中的若干种,它们在水和酒精两种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如下表所示。已知:水合硅石、羟苯甲酯不和盐酸反应。

物质

溶剂

碳酸钙

水合硅石

羟苯甲酯

氯化钠

丙二醇

香精

纤维素胶

酒精

为探究摩擦剂的组分,开展了如下探究:

(1)步骤Ⅱ和IV中实验操作为

(2)步骤Ⅲ中沉淀部分溶解,生成无色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无色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组大部分同学认为沉淀D是水合硅石,但甲同学却认为也可能是羟苯甲酯,理由是。为确定沉淀D成分,需要增加的实验方案是(操作、现象、结论)。

Ⅱ.酸碱调节剂的探究

(4)食物残渣发酵产生的乳酸(化学式为HA)可能使唾液的pH<5.5,使牙齿脱矿化,所以牙膏中需添加酸碱度调节剂。下列选项中可作为牙膏酸碱度调节剂的是。请写出所选物质和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碳酸氢钠                           D.铜粉

Ⅲ.美白剂的探究

过氧化钙CaO2与乳酸混合产生的微小气泡可瓦解污渍起到美白作用。甲、乙两同学用放置一段时间的过氧化钙样品对该反应进行了探究,甲同学实验方案如下:

甲同学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气泡中的气体为O2

向盛有少量过氧化钙样品的试管中加入乳酸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产生气泡,试管外壁发热,带火星的本条没有复燃

该反应没有氧气生成

(5)结合实践认识,甲同学的结论(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乙同学用传感器探究过氧化钙样品和乳酸溶液的反应,获得了反应溶液中氧气(简称:溶解氧)浓度及pH的变化曲线(图1)及反应溶液上方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图2)。

(6)在250s-750s时间段,溶解氧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要验证该观点,乙同学还需进行的实验是

(7)反应过程中,溶液pH略有上升,可能的原因是

(8)根据图2可知CaO2作为美白剂的缺点是在空气中易变质为(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题 困难
2.

硫养粉为白色粉末,作为一种漂白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护色剂广泛用于化学工业中,硫养粉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工业生产的硫养粉可能混有。化学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硫养粉,为探究其成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来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易溶于水,能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和钠盐。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固体。

【提出问题】久置的硫养粉中含有的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1)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猜想四:。猜想五:       猜想六:

【实验探究】

(2)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填写表格中空白处。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打开活塞,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后面装置。

①B装置中品红溶液褪色

猜想不正确

②E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一、二不正确

另取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待无气泡产生后,再滴加适量溶液,观察现象。

猜想五正确

【反思交流】

(3)装置C的作用是

(4)有同学认为仅仅通过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一、二不正确的实验结论不严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严谨,请将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

(5)实验Ⅱ的实验操作中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此处不能换成稀硫酸的原因:

【反思拓展】

(6)硫养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题 困难
3. (10南通24).在师生联谊晚会上,化学老师表演了“吹气生火”的魔术。用棉花将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包裹其中,将一根长玻璃管插入棉花团中吹气,稍后棉花团剧烈燃烧起来。同学们为了揭开这个魔术的秘密,进行了如下探究。

【相关信息】①淡黄色固体成分是过氧化钠(Na2O2)。

②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③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④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分析讨论】根据棉花团剧烈燃烧的现象分析,反应中除了生成氧气外,还说明过氧化钠发生的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提出猜想】同学们发现残留固体呈白色,对该固体成分进行猜想:

猜想Ⅰ:固体成分是Na2CO3 , CO2参加反应。

猜想Ⅱ:固体成分是NaOH, H2O参加反应。

猜想Ⅲ:固体成分是,CO2和H2O均参加反应。

【实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用足量且潮湿的CO2气体通入过氧化钠粉末中,充分反应后,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

验证Ⅰ: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有同学认为固体成分仅含有Na2CO3

验证Ⅱ: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较,pH大于7,有同学认为固体是NaOH。请问此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

验证Ⅲ: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溶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Ⅲ是正确的。

【实验反思】由验证Ⅲ的结果可知,验证Ⅰ的结论错误,因为它不能排除的存在。

【拓展延伸】根据探究所获得的知识,有同学认为可以用过氧化钠做“滴水生火”的魔术,从燃烧的要素考虑,你认为要使魔术成功必须控制 的用量。

实验探究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