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动四:故事舞台】

我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有名气的老画家。

老画家从事绘画创作已有50多年,他的画风沉雄奇崛、浑厚苍润,又不乏清新俊远之气,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

朋友痴迷于绘画,总是幻想着哪天自己能在绘画领域出名,所以他和老画家一见面就向老人请教绘画“秘籍”。

老画家听完朋友的来意后哈哈大笑,他说:“哪有什么‘秘籍’呀,我15岁进入绘画班学习,当时许多同学都比我画得好,也比我有天赋和悟性。只不过,我比他们更坚持罢了。”没想到,被誉为绘画天才的老画家,还曾有过这样的成长历程,我以为天才一开始都是“手可摘星辰”呢。

老画家感叹:“很可惜我的同学最后都放弃了绘画,如果不放弃,他们肯定比我现在更有成就。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我最大的感悟就是

小金同学讲述了一个关于智慧的小故事《秘籍》,请在横线处补写出老画家的感悟。

【考点】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表达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内容和语言特点的把握,为第二自然段补全首句。

一个语言片段有两种或多种解释,这种现象称为语言的“歧解现象”。

语言的歧解现象,。如“他叫张亮”这个语言片段中的“叫”,常用的词义有两个:①叫作,②呼叫。由于这两个词义同时存在,所以产生了歧解现象。在“他叫张亮,他的哥哥叫张明”“他叫张亮,叫了半天了”这两句话中的“他叫张亮”,就不会产生歧解现象。

语言的歧解现象,需要靠背景知识来克服。例如“他爸爸上午要做手术”这个语言片段,如果他爸爸是大夫,那就是他爸爸上午要给病人做手术;如果他爸爸是病人,那就是大夫上午要给他爸爸做手术。听话人如果了解“他爸爸”的相关情况,歧解现象就不会产生了。

还有的语言歧解现象,需要靠文化交流来消解。例如,汉语听力课上播放《龟兔赛跑》的故事,留学生谈感想时说:“我多么愿意做一只大乌龟啊!”当时听课的几位新教师笑得前仰后合。在中国,“龟”一词从元代开始就被附加了贬义的比喻意义,如今没有人“愿意当乌龟”。可能在他国文化中,“龟”一词没有贬义,所以他才说出让中国人听了觉得好笑的句子。这是因文化不同而出现的一个对语言片段意义的歧解。

(《语言的“歧解现象”》董树人文,有删改)

填空题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