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变化(节选)先秦时期: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秦汉时期: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胡萝卜、简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炸油饼、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隋唐时期: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两宋时期:“北麦南稻”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烧饼、饺子、包子、刀削面等散布于江南市镇,通宵达旦沿街叫卖。元明清时期:忽必烈力主的“测羊肉”火锅风行全国,“乳扇”也由蒙古大军带到大理;朱棣迁都后,实现了“南京板鸭”与“北京烤鸭”的混搭。美洲马铃薯、玉米成为底层国人充饥的主食。顺治、康熙时代的“满汉全席”则将中华饮食文化推向新高度。
——摘编自王学泰《中国饮食文化史》
材料蕴含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诸多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