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许多遗址中发现了带有刻画符号的考古器物。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现已发现单字4500余个,能够辨识的有1700多个。秦推行“书同文”,以小篆为规范字体。同时,隶书开启了汉字隶变楷化的规范之路。唐朝推行正字学运动,确定文字的标准形体;日本人吉备真备根据部分汉字偏旁部首创制了日语片假名。宋代,适应印刷的宋体字在印刷品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契丹、党项、女真等民族仿照汉字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清代编纂《康熙字典》“于以昭同文之治”,共录汉字47035个。
——据刘翠霞《汉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等
材料二 20世纪初,中国社会要求废除汉字的呼声越来越高。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一文,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随后,陈独秀、鲁迅、傅斯年等人纷纷发表文章,支持钱玄同废除汉字的观点。1922年出版的《国语月刊》“汉字改革专号”以废除汉字为号召,呼吁作“汉字之根本改革的改革”。
——据丁涵东《二十世纪初汉字的危机》
材料三 1952年2月,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成立,提出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大任务。1956年,《简化字方案》公布。1958年,全国人大批准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经过50多年的实践,我国99%的人口习惯使用简体汉字:汉语拼音方案也在推广普通话、语文教育、新闻出版、信息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成为联合国拼写中国人名地名的规范标准。
——据王爱云《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