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 20 题 ; 14人浏览 ; 高二下学期
2024-07-31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16题,共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共4题,共40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特别是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使新兴工业得以在最佳的地理位置上建立起来。在1780年到1830年间,工业从乡村转移出来,工厂逐渐集中到城市和交通便捷之处,城市由此发展成为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新型工业城市迅速发展,旧城市也得到改造复兴,成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大批城市崛起,城市相对密集发展,逐渐形成现代城市群落。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50%的国家。

——摘编自陆伟芳《近代英国城市群落与城市发展定位》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开埠通商还促进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城市的崛起,到20世纪前中期,开埠通商城市成为中国新兴城市的主体。1915年,中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共有43个,其中开埠城市为22个,占该类城市总数的51.1%。中国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与此相反,中西部内陆地区大多数历史悠久的城市,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这些城市逐渐失去过去的发展优势。另外,在明朝和清中前期繁华的大运河沿岸城市如临清、淮阴等,由于津浦铁路通车和大运河功能降低而迅速衰落。

——摘编自何一民《开埠通商与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及早期现代化的启动》

材料三   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时间

城市化进程状况

1949—1960年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的比重从10.64%提高到19.75%

1961—1978年

出现了逆城市化,再往后由于户籍制度、粮票制度等一系列阻断农业人口城镇化措施的实行,我国的城镇化率长期在17%左右徘徊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以平均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增长,2011年第一次超过50%,到2019年超过60%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与英国近代城市化相比,简述中国近代城市化的不同之处。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推动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二战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情况来看,它们逐渐接受了大量的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移民,包括素质较高的技术移民、留学移民、投资移民等。与此同时,许多前殖民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开始陆续迁往欧美。如果说西方的殖民主义曾经开启了全球化的大门,导致西方的种族和文明形成了全世界分布的态势,那二战后特别是冷战后出现了“逆向殖民”的趋势,前殖民地国家有色人种的较高出生率正推动这些地区的人口逐步向欧洲本土和北美、澳洲等地区迁徙,形成了一种新的移民文化分布。

——摘编自【美】苏珊·马丁《国际移民的演化趋势:百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二战中,澳大利亚遭受战争重创,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都受到限制,联邦政府深刻认识到了增加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45年澳大利亚成立移民部,制订了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战后初期,澳大利亚为了维护白人社会的统治地位,在接收移民时首先考虑的是其来源地,其次才是移民的技术水平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来自欧洲的移民在全球移民中的份额逐渐下降,来自亚、非、拉的技术移民占全球移民的比例显著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55%的技术移民来自亚洲。澳大利亚移民结构的多元化,影响文化发展,必将成为长期的基本发展趋势。

——摘编自张瑾《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逆向殖民”趋势形成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澳大利亚移民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