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乡村治理】

材料一   “宋因前代之制……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者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部分为县级职役。熙丰以后,随着募役(改由中高等级户轮流服差役为由民户按户分摊,不服役群体也须缴纳半数役钱)、保甲被应用于乡役系统中,县役不再承担乡村管理职能;非富有民户出任“乡村精英”的现象也日益减少。在保甲制下,由原来每500户为一都保(基层最高自治层级)变为250户左右为一都保;每500户的乡村精英人数也由6~10人增至70人左右。由宗族或家族的首脑、乡居官户、豪强形势户和士人共同构成的乡村精英群体,成为介于专制政府和乡村广大民众之间的枢纽,在调整乡村秩序、和睦乡民、劝善诱导、发展生产、赈济灾荒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刁培俊《宋代乡村精英与社会控制》

材料二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全面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一是2003年到2010年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阶段:通过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河道清淤、村庄绿化等项目建设,促进生态环境革新成果惠及农民。二是2011年的“千村精品,万村美丽”阶段:在巩固前期整治成果的基础上,以产业融合为前提,加快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文化生活丰富农民的思想,进一步推进水、电、气、路等城乡设施一体化。三是2021年的“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阶段:一方面通过应用数字化科技、智能产品,增强农民对现代化的真实体验感;另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深度培养农民的主体与理性意识、民主与法治意识、组织与合作意识等,激发农民群体参与现代化社会活动的积极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

——摘编自黄小彤等《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与方案》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熙丰以后乡村治理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千万工程”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考点】
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建立后不久,宋太祖赵匡胤和宰相赵普在一起探讨如何稳定封建国家的统治时,赵普向宋太祖建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这样,皇帝便可以总揽大权,实现中央集权。宋朝建立后,不仅疏浚了隋唐以来的大运河,而且构筑了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网络系统。在大城市,宋朝废除封闭的坊市制度,城市商品交易的自由度增大;在乡村,集市贸易兴盛起来。有学者研究表明,宋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宋太祖主张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杀士人文官,且宋真宗曾亲自作了一首劝学诗,号召天下人读书。这造就了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宋太祖赵匡胤曾公开对群臣说,外敌入侵的外患是边防小事,可以预防,也可以有效解决,但是武将叛乱、大臣篡权和农民起义之类的内患对国家政权的威胁要大得多,应该严防。这样做的结果是削弱了国家的军事力量,使宋朝一直外患不断。

——摘编自程遂营《回望历史,品鉴宋朝——宋朝国家治理的得与失》

材料二   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社会基层治理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个体和团体两大类。个体一般指士、农、工、商等不同阶层中的个人,团体则为村庄、宗族与会社等。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内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对象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各种各样的新对象涌现。中国传统的基层社会治理是以知县为首的“官治”和以乡绅为中心的“民治”相结合的,所展现的都是“人治”。进入近代以后,利用法律思维和方式以及多数人参与来协调和解决纠纷、矛盾、冲突等实际问题的现象增多。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在国家治理上得与失的表现。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岳麓书院收藏的秦简《尉卒律》(内容多为秦统一前后的律令)的规定来看,秦在里吏任用上有意避开地方豪强,推行里吏与帅豪(地方的社会领袖)分离、行政权与社会性权威分离的新政策。《商君书》有《去强》《说民》《弱民》三篇,文句相关,主旨相近,都是讲治国为君要干预和削弱民间社会共同体内部的自治秩序,使之无力抗拒国家统治,从而为国所用。就制度设计而言,秦的立法者为了控制基层社会,希望在官僚行政系统之下塑造出一个驯服的里吏层级,他们的权力完全来自上级,因而绝对服从,为上级监管邑里,控制民众……明清时期,为了更好地处理乡里纠纷,地方的士绅们会共同研商,制定处理民事纠纷的乡规乡约,送呈给县衙并取得地方官的承认,以此让乡民共同遵守。同时,由于地方官希望政简刑清,不愿花费太多的功夫在处理诉讼案件上,也会常常将诉讼的双方送回乡里,让他们找人仲裁。下表是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


“户婚田土钱债”等事务




无需向地方政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

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

经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的事例

当事人之间经谈判解决的事例

提诉后在当地调停和解的诉讼

在法庭上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诉讼

38例

5例

27例

5例

民间调停解决的纠纷       70例

官府解决的纠纷          5例

——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统治》、崔晶《基层社会治理的构建——基于明清时期国家法与习惯法互动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基层治理的变化?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

——据侯晓光《村民自治研究》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基层治理相比,指出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趋势的不同,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