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kJ⋅mol
② kJ⋅mol
③C(金刚石,s) kJ⋅mol
④C(金刚石,s)(石墨,s) kJ⋅mol
则乙烯的标准生成焓标()为
已知:
②
③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①
③
则的是
则反应2C(s)+O2(g)=2CO(g)的反应热为
反应Ⅰ:
反应Ⅱ: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H4裂解:CH4(g)⇌C(s)+2H2(g) △H=+75kJ/mol
CH4-CO2催化重整的反应过程中,还发生积炭反应,积炭的存在会使催化剂失活。积炭反应中,温度和压强与平衡炭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总反应分3步进行:
第1步Cl-Cl(g)→2•Cl(g) △H1=+242.7kJ•mol-1;
第2步CH4(g)+•Cl(g)→•CH3(g)+HCl(g) △H2;
第3步•CH3(g)+Cl-Cl(g)→CH3Cl(g)+•Cl(g) △H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写出C(石墨,s)与(g)反应生成1mol (g)的热化学方程式(ΔH用含a、b、c表示)。
工业上使用黄铁矿制硫酸。
Ⅰ.掺烧和 , 用于制铁精粉和硫酸
(1)已知:为吸热反应。、时,固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和固体,放出热量。
①与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与掺烧(混合燃烧),其目的包括(填字母)。
a.节约燃料和能量 b.为制备硫酸提供原料 c.减少空气污染
(2)常带一定量的结晶水。分解脱水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
②为维持炉内温度基本不变,所带结晶水越多,掺烧比应。(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Ⅱ.传统工业中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的原理如图所示:
(3)上述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措施加快反应速率,如:。
(4)已知: ,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平衡时的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450
550
①上述数据表明,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相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随压强变化的原因:。
①Fe2O3(s)+3CO(g)═2Fe(s)+3CO2(g) △H1=-25kJ•mol-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 △H2=-47kJ•mol-1;
③Fe3O4(s)+CO(g)═3FeO(s)+CO2(g) △H3=+19kJ•mol-1 .
写出FeO(s)被CO还原成Fe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
Ⅰ.
Ⅱ.
总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组分
物质的量分数
0.04
0.32
0.50
0.08
①下列措施中一定能提高平衡产率的是。
A.选择合适的催化剂 B.移除部分CO C.向体系中投入少量CaO D.恒温恒压下通入Ar气体
②用各组分气体平衡时的分压代替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600℃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MPa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各气体的体积分数)。
①根据上图写出水解制氢的离子方程式。
②气体条件相同时,测得平均每克催化剂使用量下,浓度对制氢速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已知浓度较大时,NaB(OH)4易以形式结晶析出。)分析质量分数超过10%后制氢速率下降的可能原因。
Ⅲ.
A. B.
C. D.
已知:的平衡转化率 , 的平衡产率其中纵坐标表示平衡转化率的是图(填“甲”或“乙”),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图乙中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
写出该历程中决速步骤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键
键
436
946
391
氨分解反应的活化能 , 则合成氨反应的活化能。
则反应的(用、表示)。
若平衡时溶液的 ,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C3H8(g)+5O2(g)=3CO2(g)+4H2O(g) △H=-2043.9kJ/mol
C3H6(g)+9/2O2(g)=3CO2(g)+3H2O(g) △H=-1926.1kJ/mol
H2(g)+1/2O2(g)=H2O(g) △H=-241.8kJ/mol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6H12O6(g)= C6H12O6(s), △H2
C6H12O6(s)+6O2(g)= 6H2O(g) +6CO2(g), △H3
C6H12O6(g)+6O2(g)= 6H2O(l) +6CO2(g), △H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