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经历为启动工业化奠定基础的过渡时期(大致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日本开始了工业化进程。首先,日本民营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接着日本近代的财政、金融体制雏形初现。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及随后签署的《马关条约》,日本获得2亿两白银赔款及在中国开放港口的通商特权,工业化全面提速。1875 年到1885年,轻工业是日本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1900年到一战前,日本继续扩大轻纺工业品出口,促进生丝、棉纺织品的出口。与此同时,日本重工业和化学工业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经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与军事有关的工业开始迅速扩大。20世纪30年代后,作为新兴产业的电力、电机、通信、机床、车辆、化学、药品等产业也成长起来,日本迅速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摘编自郑有国、高文博《中日工业化道路比较分析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55年,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薄一波称:“只有重工业。才能供给我国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以最新式的装备。只有重工业,才能供给我国农业以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并帮助我国五亿农民最终地脱离贫穷状态。”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在强调重工业是建设重点的同时,要多发展些农业和轻工业,使重工业的发展基础更稳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布局.,并投资建设了一批机床厂,通过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短期内就建立起由号称“十八罗汉”的重点企业构成的机床工业。正是拥有了制造机床的能力,中国的工业发展才真正具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基础,逐步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使中国能从中端而非低端嵌入到世界产业链,缩短了在世界产业链.上的攀登时间。

——摘编自严鹏《优先发展重工业是顺应大势之举》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日两国工业化道路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发展显著的经验。
【考点】
洋务运动; 日本明治维新;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61年3月2日,容揆出生于广州府新会县。1872年,容揆进入位于上海的预科学校,随后入选第二批留美幼童名单,于1873年抵达美国。1880年,因与吴嘉善(吴嘉善于1876年开始在美管理留美幼童,思想比较保守)的理念等产生冲突,遭到关押并被遣返,但之后容揆在培根牧师帮助下回到美国,考入耶鲁大学,学习期间他剪去发辫。1884—1896年,容揆逐步从学校走向美国社会。这一时期他经历了学生、公使馆翻译人员、纽约中华会馆经理、自由撰稿人、报社创始人和中国基督教俱乐部经理等多重身份,为中美文化的相互理解做出了贡献,在美国排华盛行的环境中坚持传播中国文化,并尽力帮助当地华人社群,对于侨务工作和留学生教育事业上颇有贡献。

材料二   1871年,在容闳(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的建议下,曾国藩、李鸿章经商讨后向清朝建议:自次年起,分四次向美国派遣幼童在美国学校学习,以图学成后有裨国家自强,同时规定,学习期限为15年。留美幼童成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过程中的重要群体。

史料

出处

据(驻美公使)陈兰彬奏折称:“惟上年十一月,吴嘉善特来华盛顿,面称‘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极应将局裁撤’。”

恭亲王类沂:《奏请檬回留美学生肆业学生折》(1881年)

(时任耶鲁大学校长朴德1881年手笔)总理衙门鉴:“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善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其礼貌之周至,持躬之谦抑,尤为外人所乐道。”

容闳:《西学东渐记》

——上述材料据许兆捷《留美幼童的多重面向:以容揆为例的分析》改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史料价值?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幼童赴美留学的时代背景,归纳表中奕䜣等人和朴德对留美幼童态度的差异及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为地主阶级培养人才的学校比以往朝代都要发达。中央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地方州有州学,县有县学,州、县学的学生名额有20~60 人不等。唐朝“许百姓任立私学”。各学校均要求学习儒家经典、律、书、算学,还要学习专业。每年10月,各学校将学成学生黄至尚书省参加科举考试,私学学成的学生,△可由州、县荐举参加考试.

——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洋务运动中创建的新式学堂,大致有三类,如下表所示。

外国语学校性质的学堂

主要有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 年在上海设立的广方言馆,1864年设立的广州同文馆,1893年开设的湖北自强学堂等

以学习外国语为主,立要培养翻译人员

军事学校

主要有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创造局附设操炮学堂;1881年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1885 年开设天津武备学堂;1890年南京设江南水师学父;1896 年设江南陆师学堂等

培养能使用洋枪、洋地

的士兵和军官

技术学堂

主要有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机城学堂,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也训练制造及驾驶轮船人才,1876 年福州设电气(报)学堂,1882年上海设电报学堂,1898年南京矿路学堂等

培养会使用和维修洋机器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讯人员、医务人员

——整理自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的学校教育“比以往朝代都要发达”。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有着自己的天下观和四夷观,遵循自有的方式与秩序,处理与周 边国家的关系。晚清自五口通商,海禁大开,传统中国天下观以及与他国交往的模 式遭受冲击。总理衙门成立后,为因应邻国崛起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以及保护海 外侨民的现实需要,积极筹备向海外派遣常驻使节,并在1875年将该计划付诸实 施,清朝的驻外使节开始承担搜集情报、保护侨民、购置机械、学习洋务的使命。

材料二   1866年~1875年清朝关于遣使问题讨论(节选部分)


参与者

意见、理由与方案




1866年 4~11月


江西巡抚刘坤一

担忧。“分遣使臣往驻各国,不得任其所指,以柱 石重臣弃之绝域,令得挟以为质”。


浙江巡抚马新贻

反对。向各国派“代国大臣”,得“秉政”虚名, 却予对方以借口,使其“代国大臣”能借口秉中 国之政。




1874年   11~12月




直隶总督北洋大 臣李鸿章

速遣使日本与各大国。若有使臣在日,当能预阻   日本侵台,“派往驻扎日本公使,外托邻邦报聘之

礼,内答华民望泽之诚……俟公使到彼,应再酌   设总理事官,分驻口岸,自理讼赋,以维国体。   不特此也,即泰西诸大邦,亦当特简大臣轮往兼   驻,重其禄赏而定以年限,以宣威信、通情款”。

——摘编自李文杰《中国近代外交官群体的形成(1861~191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外交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遣使问题讨论的特点,结合史实说明李鸿章“速遣使日本与各大国以维国体以宣威信”的失败。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