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生生不息的运河文化孕育了独特的商贸、建筑、文学、饮食、民俗风情,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教育滋养了沿途的千百万人民,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制定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大运河正在成为一条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特色旅游带。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功能”角度,说明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意义。
请回答:优秀文化是怎样塑造人生的?
百鼓齐鸣、百人齐诵、百人太极……2024年5月31日,湖南永州某校400余名学生在道县2024年周敦颐理学文化推介活动暨国家非遗道州龙船赛“百龙出征”仪式上,尽情表演千古名篇《爱莲说》《太极图说》,展示以周敦颐理学文化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争做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这是道县扎实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各学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将周敦颐理学、何绍基书法等文化融入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校园成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沃土,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学生们的心田。如今,该县多所学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进教材、进课堂,课堂更加生机勃勃、妙趣横生。道县第一中学发挥传统体育项目优势,让学生们在运动中了解传统文化,享受传统体育的魅力和乐趣;道县绍基学校作为湖南省“挥毫九州·国学书法教育”公益项目首批试点校之一,实行“六个一”学生书法动态管理,校园处处翰墨飘香;道县敦颐学校坚持文化强校,把周敦颐理学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各类社团搞得红红火火,逐渐形成影响力日盛的“敦颐品牌”……
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道县校园,结出累累硕果。该县多所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湖南省戏曲特色学校、湖南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永州市大书法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建设航天强国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的伟大篇章,中国航天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加强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规划对改革发展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强化科技协同攻坚,推进系统工程管理创新,全力打造航天原创技术策源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揭秘力量之源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等阐释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的共同特征:以热爱祖国为根本内核、以改革创新为时代意义、以自力更生为立业之本,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赓续传承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教育是一种能动性活动,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③理想指引人生方向,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不可改变的影响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文化传播离不开载体 ②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④文化具有服务社会的功能
5月18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幕。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内首个全景展现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的专题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同时揭幕“秦汉文明”系列展览。主题展以“‘制’启华夏”开篇,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奠基等方面,讲述秦汉文明的成就和作用;其中,还特别设置了“动能——科技成果的助力”板块,从科技视角出发叙述秦汉时期的科技创造力和创新力。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各地博物馆开展了专题展览、流动展览、文化讲座、文创发布等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以及数字展览、网络直播、文博知识网络竞答等特色活动,向不同观众群体提供全覆盖、定制式的文化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千家万户。
2023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中,肯定了同学们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的精神,鼓励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建功重大工程,青年建设者不畏艰险、矢志创新,“青年突击队”“青年攻坚组”的旗帜高高飘扬;奋战脱贫攻坚,千千万万青年扶贫干部深入农村,在岗位上呕心沥血,与乡亲们同甘共苦;保卫祖国边疆,青年战士为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无畏无惧、用心守护……新时代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彰显出肯吃苦、战胜苦的锐气与担当,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
乡村振兴是我国新时代发展下的重要着力点。
材料一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存在资源统筹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区域差异明显等问题,亟需进一步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促进农村全面进步。2023年2月,《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2)》全面总结了2021年以来数字乡村建设情况,指出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和数字惠民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立足本地发展实际,以信息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探索形成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材料二 乡村旅游业应时而变,名人故居的深度开发大有可为。比如,青岛精心设计了“跟着名人游青岛”旅游产品和3条文旅线路,连接起50多处名人故居。在浙江绍兴,沿着鲁迅研学之旅,人们可以看一看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体验水乡的美好和静谧……
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
中华优秀诗词承载者中国人的诗情与诗心,融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血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农历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秋月圆,我们会在心中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门在外,不禁感叹“月是故乡明”。我们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劝人奋进,以“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寄语友人,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安定内心。我们倾听“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至美悠远,感慨“漫江碧透,百卸争流”的雄浑壮丽;期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魄胸襟,坚定“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的立场信念……在这种独特的中国式诗意生活中,我们达到了和诗词作者“同频共振”的奇妙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种“同频共振”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