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史家批评宋明以来空洞议论和肆意褒贬的治史学风,把考证历代典章制度和历史事件作为历史研究的目的,大力提倡考据,史学形态又一次发生嬗变。在王鸣盛的史学观念中,考证史书所记载的典章制度、历史事实是否真实是作为治史原则提出的。这种理论认识的宗旨在于探求历史真相,只有弄清真实的历史事实,后人才可以从中明辨是非,起到褒善贬恶的作用。钱大昕主张史学的性质在于求得历史的真相,而不在于书法褒贬和义理阐释。针对我国古代历史著作中大量存在的谬误,他对古代史籍进行考异、纠谬、辨伪、祛疑。
——摘编自罗炳良《中国传统史学形态嬗变与厌史知识社会功能转型》
材料二 19世纪,德国史学家兰克在他的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中写道:“历史学被赋予判断过去,指导现在,以利于未来的职能。本书不敢企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它只想表明实际发生了什么。即历史学首先要做到‘如实直书’。”兰克认为,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应该避免空想和逻辑的推导,趣味和文采让位于客观性。为了寻求历史的客观性,兰克发展了史料考证的方法,提出历史学家应该批判地考证史料并以此作为叙事的依据。在进行史学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兰克虽然强调历史的整体性,但他认为“历史告诉我们,有些民族完全没有能力谈文化……我相信从全人类的观点看,人类的思想……只有在伟大的民族的历史中形成”。
——摘编自江华《论西方传统史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