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智慧】西周时期,教育由官府垄断,即“学在官府”,受教育者一般为贵族。到春秋晚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少数平民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之光】

图1是古代造纸工艺流程 图2 是《伤寒杂病论》

【传承之任】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西周和春秋时期在教育方面的不同。面对变化,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主张?
(2) 图1反映的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有何贡献?图2著作的作者是谁?他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 根据材料,概述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考点】
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图文材料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拥有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是我国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

材料二:约一万年前,中国进入原始农耕文化阶段。

文字资料

图片资料

“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山顶洞人的烧骨遗存

河姆渡人的水稻存

半坡人的粟遗存

北京人烧过的朴树子

材料三:中华五千年文明曾长期遭到西方史学界的质疑与否认。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这一观点。

文明标准

考古发现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判断国家形成的标准:一是阶级的分化,二是强制性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证公共工程等的举行。

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贵族墓地,出土了玉琮等陪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1) 在材料一中,能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的早期人类遗址是什么?并简述理由。
(2) 材料二认为定居生活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哪些原始先民过上了定居生活?
(3) 根据材料三,分析良渚古城考古发现的价值。
图文材料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