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探寻先民遗迹】
活动二【了解先民生活】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时空定位
距今约 7000 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距今的 6000 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自然环境
气温暖湿润
寒冷多风
生产与生活
人工栽培水稻;饲养猪、狗、水牛;使 用磨制石器;建造干栏式房屋
种植粟;饲养猪、狗;制作精美的磨制 石器;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活动三【讲述先民故事】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 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 以利黔首。——《吕氏春秋·古乐》
材料一
图 古代人类的民居复原图
材料二
①北京人遗址 中的灰烬
②碳化的稻谷
③粟粒和贮粟陶罐
④耒耜
⑤猪纹陶钵
⑥黑陶纺纶
⑦人面鱼纹彩陶盆
干栏式房屋
居民:
发现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示例: 图1,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期保存火种。
图 ,反映出 。 图 ,反映出 。
材料一:我国拥有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是我国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
材料二:约一万年前,中国进入原始农耕文化阶段。
文字资料
图片资料
“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山顶洞人的烧骨遗存
河姆渡人的水稻存
半坡人的粟遗存
北京人烧过的朴树子
材料三:中华五千年文明曾长期遭到西方史学界的质疑与否认。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这一观点。
文明标准
考古发现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判断国家形成的标准:一是阶级的分化,二是强制性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证公共工程等的举行。
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贵族墓地,出土了玉琮等陪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教育智慧】西周时期,教育由官府垄断,即“学在官府”,受教育者一般为贵族。到春秋晚期,随着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地主政权需要大量知识分子为其服务,民间聚徒讲学的风气日渐兴盛,少数平民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科技之光】
图1是古代造纸工艺流程 图2 是《伤寒杂病论》
【传承之任】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种……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材料一:京杭运河连接北京与杭州,不仅承载着历史,还担负着水资源的调配功能。图1为我国调水工程示意图,图2为天津、杭州两地降水资料,图3为图1中调水工程纵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隋朝时,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之上,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大运河,翻阅书籍,看到如下描述。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杨、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唐)杜佑《通典》
材料三:该同学从书中摘录了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并制作了如下书摘。
书摘一:
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皮子文薮·汴河铭》
书摘二:
隋炀帝开凿运河,本是惠及百姓、泽被后世,利国利民的工程,但因劳役过于繁重,反而成了一项虐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但是运河的开通,对于以后唐、宋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安作璋主编《中国运河文化史》(上册)
①加强了区域合作,实现平均分配
②增进了民生福祉,共享发展成果
③深化了对外开故,建设信义金华
④传承了红色基因,助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