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氮化铁(Fe6N2)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灰色粉末,常用作软磁性材料,较高温度时,暴露在空气中易释放出氨气。实验室模拟制备纳米氮化铁的步骤如下:
Ⅰ.制备纳米级氧化铁粉末向三颈烧瓶中加入0.36 mol Fe(NO3)3和0.1 mol甘氨酸,置于可控温电炉上加热,装置如图所示(甘氨酸易挥发):
①加热一段时间的目的是。
②高温灼烧时分解制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制备纳米氮化铁
采用如图所示装置在700℃左右制备纳米氮化铁。
a. 熟石灰 b.二氧化锰 c.氢氧化钠 d.氯化铵
叠氮化钠()是一种防腐剂和分析试剂,在有机合成和汽车行业有着重要应用。学习小组对叠氮化钠的制备和产品纯度测定进行相关探究。
查阅资料:
①氨基钠()熔点为208℃,易潮解和氧化;有强氧化性,不与酸、碱反应;叠氮酸()不稳定,易分解爆炸;
② , 。
回答下列问题:
I.制备
(1)按气流方向,上述装置合理的连接顺序为(填仪器接口字母)。
(2)D的作用为。
(3)实验时E中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Ⅱ.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产品纯度
(4)仪器F的名称为;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管q的作用为。
(6)若G的初始读数为、末读数为 , 本实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 , 则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
①为排尽整套装置内的空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②C中液面上方为红棕色气体,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Ⅰ:
实验Ⅱ:
分析蓝色溶液A的成分后,学习小组探究蓝色溶液A与铜片能够立即发生反应的原因。
①假设1:(填化学式)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实验验证:向硝酸中加入少量硝酸铜固体,溶液呈蓝色,放入铜片,无明显变化。
结论:假设1不成立。
②假设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向A中鼓入数分钟得溶液C,相同条件下,铜片与A、C溶液的反应速率:(填“”“”“”)。实验证明假设2成立。
③经检验,蓝色溶液A中还含有少量亚硝酸。
设计实验证明也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操作和预期的现象是:。向含有铜片的溶液B中。
实验总结:和对铜与硝酸的反应都有催化作用。
① ②。
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3H2O是一种经典的光敏剂,为翠绿色的单斜晶体,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
I.K3[Fe(C2O4)3]·3H2O 制备步骤如下:
①H2O2氧化:向FeC2O4·2H2O晶体中加入12mL饱和K2C2O4溶液,控制温度为40℃加热并搅拌,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12mL 6%H2O2溶液,继续加热,得到K3[Fe(C2O4)3]溶液,同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② 酸溶:冷却至室温后,边搅拌边向其中缓慢加入饱和H2C2O4溶液,调节pH为3~3.5, 得到翠绿色透明溶液。
③ 结晶:析出晶体
(1)FeC2O4·2H2O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
(2)步骤①中采用的加热方式最好为。
(3)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③中需向所得溶液中加入乙醇并用冰水浴冷却,其目的是。
Ⅱ.为探究K3[Fe(C2O4)3]·3H2O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5)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6)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 由此判断样品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
(7)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反应Ⅰ:NH+O2 →NO+H++H 2O(未配平)
反应Ⅱ:NH+NO→N 2+H 2O+H+(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I.六价铬[Cr(VI)]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H2O2+2H+
II.室温下相关物质的Ksp如下:
化合物
CaSO4
BaSO4
BaCrO4
Ksp
4.9×10-5
1.1×10-10
1.2×10-10
□CN-+□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NaClO可提高镍元素的去除率的原因:。
步骤1:取aL含Ba2+废水,浓缩至100mL后,加入过量的Na2CrO4标准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指示剂,用0.1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至CrO全部转化为Cr2O , 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为bmL。
步骤2:取100mL蒸馏水,加入与步骤1中等量的Na2CrO4标准溶液,加入指示剂,用0.1mol·L−1HCl标准溶液滴定,消耗HCl标准溶液的体积为cmL。
①步骤1中加入的Na2CrO4标准溶液必须过量,目的是。
②若废水中其他杂质不参与反应,则废水中Ba2+的含量为mg·L−1(写出表达式)。
实验用品:溶液、溶液、稀硫酸、蒸馏水、溶液、量筒、胶头滴管、井穴板、细玻璃棒及秒表等。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用量/mL
温度/℃
紫色褪去所需时间/
溶液
稀硫酸
蒸馏水
①
2.0
1.0
20
4.1
②
3.0
3.7
③
80
t
实验④:向一个井穴中滴入10滴溶液,逐滴加入酸性溶液,并记录各滴加入后的褪色时间。
实验⑤:向三个井穴中分别滴加10滴溶液,依次滴加1、2、3滴溶液和3、2、1滴蒸馏水,搅拌均匀,再各滴加1滴酸性溶液,并记录褪色时间及混合体系颜色变化。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④
第1滴
第2滴
第3滴
第4滴
第5滴
紫色褪去所需时间/s
100
10
5
出现褐色沉淀
实验⑤
1滴
2滴
3滴
体系颜色变化,红色→浅红色→无色
12
16
已知:为难溶于水的褐色固体:溶液呈红色,不稳定,会缓慢分解为和。
i.实验④中第5滴出现褐色沉淀可能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ⅱ.实验④和⑤的现象验证了“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催化过程如下:
实验⑤中催化剂用量增加,褪色时间却略有延长,说明催化剂过量易催化到“催化过程”的第步,反应过程出现红色的原因是。
取wgBaTiO3产品溶于过量的一定浓度硫酸中配制成250mL溶液(生成TiO2+),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加入过量V1mLc1mol·L-1(NH4)2Fe(SO4)2溶液,充分反应后,用c2mol·L-1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2mL。计算产品纯度。(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已知氧化性顺序TiO2+>>Fe3+;2H++TiO2++Fe2+=Fe3++Ti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