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160年前,发明地铁的英国人查尔斯·皮尔逊恐怕很难想到,一个解决交通难题的“脑涧”。竟能推广到全球。在那个工商业急速发展的年代,大量人口涌入伦教市中心,满街的马车将城市围得①____,于是地铁作为一个大胆的建议被提了出来。历经多年的论证,政府终于批准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建设。地铁通车当天就有4万多名乘客②____.来体验这种新奇的交通方式,在此之后,地铁更是以③ 的速度推进城市化的进程,重塑城市的面就和市民的生活。

对中国人而吉,四通入达的地铁更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60年代,中国第一条地铁在北京通车,轰隆向前的不仅是新技术产生的美好生活,还寓意着穿行首都地下的仅式感。几十年后,当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承建他国城市的地铁,当制造、使用盾构机成为中国人的“看家本领”。当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地铁设备的代名词,作为一种新技术想象的地铁持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考点】
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成语的使用;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语言文字运用Ⅱ

关键时刻,总有一群____的老科学家始终胸怀祖国和人民,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中国怎么办?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由于促成这个计划“建议”的提出和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都发生在1986年3月,因而这个计划被命名为“863计划”

如何让中国真正拥有自己的高科技,掌握战略竞争的主动权?经历过“两弹一星”科研攻关的老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等对此十分着急,常常____地研究、讨论,有时几乎急得夜不能寐。

对祖国前途和命运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动着这些曾经立下不朽功勋的老科学家们,即便年事已高,他们仍心系祖国的科技发展和进步。

“为了我国现代化的继续前进,我们就得迎接这新的挑战,追赶上去,绝不能置之不顾……”王大珩曾说,我们几个人顶多是起了些催化剂的作用,或者说是为“863”计划点了一根火柴。

今天,人们应当永远铭记,35年前的那个春天,四位胸怀国之大者的老科学家____的重要建议。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喻体意思差不多,可不可以去掉一个,为什么?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