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至隋唐,中国社会始终以荒政(应对灾荒而采取的救灾政策)为主旨,辅之以对鳏寡孤独等穷民的救助。迨至宋朝,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乡村贫困人口急剧扩大。这些失地农民涌入城市后又扩大了城市贫困人口。城乡贫困人口在宋朝总人口中占据多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成为社会必须关注和干预的社会性问题。于是,政府根据居民财产界定了“贫民”标准,社会保障传统为之一变,常态性的贫困问题被纳入社会保障范畴之中,开启了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新传统。

——摘编自张文等《贫困认知与宋朝社会保障的逻辑转变》

材料二   本院奉命巡抚是方,惟欲剪除盗贼,安养小民。……今为此牌,……自今各家务要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妇随,长惠幼顺,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见善互相劝勉,有恶互相惩戒,……吾愧德政未敷,而徒以言教,父老子弟,其勉体吾意,毋忽!

——《十家牌法告谕各府父老子弟》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从秦汉隋唐到宋朝社会保障传统的变化,指出宋朝社会“关注和干预”贫困问题的直接原因和主要表现。
(2) 阅读材料二、写出“十家牌法”的推行者。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该告谕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考点】
中国古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中国古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古代社会治理】

材料一   社仓始于隋代,其管理、发放等体制历代不一、但多以失败结束。1171年,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创办了社仓,在他带动下,建阳、光泽、顺昌等闺北各县相继建立社仓百余所。以下为朱熹为五夫里社仓订立的规则:

社仓贷谷给农民,取息20%,发生小饥时可以减半,发生大饥时可以免除利息。丰年如遇人户请贷,即开两仓,存留一仓。若遇饥歉,则开第三仓,专赈贷深山穷谷耕田之民。社仓的首领一般由乡官或士人担任,选任时尤其注重其人品德行,粮食贷放和收回时,具府须派官到场监视。借贷社仓米必须签署文书并有人担保,贷户如拖欠不还或者逃亡,由担保户“均备纳足”。

——摘编自朱熹《社仓事目》

材料二   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

程元通控告棚民案

程氏状词

“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茔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该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方之患”

嘉庆上谕

“或设立禁约,责令逐渐迁移,或勘定界址,就地妥为安插,不致无籍之徒愈聚愈多,日久为害地方,亦不至驱逐过骤,激成事端。……以期永杜争端,辑宁民业为要。”

地方处理意见

山主退还部分租价银,“方会中等遵即拆棚领银,挈属回籍”,其他棚民,或“酌定章程,分年饬令退山”,或“呈明入籍,照旧编甲”。嗣后,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

——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朝安徽浙江棚民史料》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夫里社仓能成功运营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程元通控告棚民案”所反映的社会矛盾,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概括案件的处理所体现出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9年,弗吉尼亚选举产生第一个民选政府标志着北美殖民地自治生活的开始,美国地方自治的源头要比公共权力的源头更为久远。殖民生活伊始,自治便是殖民地居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并成为美国地方自治的最初面貌。后来,随着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和税收盘剥,自治变成了殖民地居民的一种价值诉求。这种地方政府先于联邦政府的情况与殖民时期移民们的生活现实和政治实践密切相关。此后,新英格兰的各殖民地通过代议制议会先后选举产生了殖民地政府,而代议制议会也变成了殖民地居民自治的具体方式,可使殖民地更像母国。随着联邦制的确立,地方自治最终以制度的形式成为美利坚的一种制度安排。

——摘编自施峰矫《美国地方自治的起源和基础》

材料二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就筹划将保甲制度与舶来的地方自治熔为一炉,使其既能适应于中国乡村社会、又能顺应基层政制近代化发展的需要。1936年5月,蒋介石在全国地方高级行政人员会议上,推出了“融保甲于自治之中”的地方自治方案,并在同年8月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厘定了相关法规原则,决定纳保甲于自治之中。1937年,国民政府决定成立地方自治委员会。1939年,国民政府确立新县制,这标志着保甲与自治在法理上的融合。1939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的《县各级组织纲要》及1941年8月公布的《乡(镇)组织条例》,最终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保甲在自治组织中的地位。

——摘编自柳德军《保甲与自治视域下民国基层政制近代化转型》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属北美殖民地地方自治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地方自治的异同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属北美殖民地地方自治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地方自治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荒政,是指政府救济饥荒的法令、制度与政府措施。中国的荒政可及于上古时期。相传大禹疏导九川,排洪治水,可算是已知最早的救荒活动。周文王以“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来教育太子武王,要懂得积蓄对巩固政权的重要性。

自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从民间到官方有意识的消灾、减灾思想。官府委积备荒已成舆论,平籴法发展为“常平仓”。自汉朝建立常平仓始,到清朝的千余年间都实行这种仓储制度。

隋唐两宋,古代荒政日臻成熟。首先是委积仓储制度趋向多元。常平仓、社仓、义仓、广惠仓的创立与完善,大大丰富了古代荒政的内容。其次,救荒措施日趋完善。赈济、蠲免、调粟、仓储等方面并存,还有贷种、贷牛、葬死、募富民出钱粟等养恤、劝分、帮民等救荒措施。第三,荒政书的出现。南宋董煟写出历史上第一部记载救荒史事、综述救荒措施的荒政专书。

明清时期,重视荒政已成为社会上下的共识。除了常平仓等仓储制度以外,“重农说”、“赈济说”、“调粟说”等一整套系统的原始防范风险思想日益深入人心,逐渐演变、发展成为制度。民间百姓自筹资金组织“长寿会”,用宗族祠堂公产组织的“宗亲福利会”等民间自助互保组织应运而生。荒政制度更为完备,荒政书籍大量出现。

——摘编自张介明《我国古代对冲自然灾害风险的“荒政”探析》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荒政推行的目的,并概括中国古代荒政演变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灾荒救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