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冒雨参观》
1907年3月13日,德国武宫冒雨参观京城陆军贵胄学堂和陆军小学,作者大发感慨:“请看冒雨参观,不辞泥泞,比中国人的好学何如哇!中国人也要这等努力,才能自强。”
——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星期画报》第23期
提取图片信息,请你以一位历史观察者的身份,以“观察、见证、遥想”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项目
作品
内容
塑造的主人公形象
《新中国》
苏汉民:为让国人觉醒,纠正人心而发明了“医心术”和“催眠术”
《黄绣球》
黄绣球:受维新思想影响放了足,与丈夫分别开办罢女学堂
《霍桑探案》
霍桑:科学、理性、法制的代言人,“东方福尔摩斯”
据此可知,《新小说》的创刊( )
1905年:小年份,大时代
一场“局外中立”的战争:日俄战争
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中国为战场,而作为战场主人的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同时,日俄战争的胜负,以实例向中国人“证明”了立宪优于专制,结束了以俄国还是日本为学习典范的长期争议。
一纸寥寥数语的诏令:废除科举制度
1905年,清廷发布上谕,“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寥寥数语,宣告了科举制的终结。
一曲“革命军中马前卒”的泣歌:邹容之死
1905年,《革命军》作者邹容因大力宣扬反清爱国的革命思想,遭到清政府和租界当局的追查与迫害,死于狱中,年仅20岁。
一次革命派与立宪派的邂逅:孙中山与严复会晤
1905年,孙中山在伦敦拜访严复,就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进行会谈。严复认为,“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一声振聋发聩“新音”: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传播
1905年,担任同盟会评议员的朱执信在《民报》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等人生平及主张。同年,孙中山在欧洲与第二国际执行局主席举行会谈,第二国际的档案材料中还记载着孙中山在会谈时说的“我是中国的社会民主党人”等语。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再次开启了大规模的西学翻译活动。19世纪中后期,官方从事翻译工作的主要机构有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和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等,其聘请的知名中国译员有徐寿、华蘅芳、赵元益等。1850-1899年,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方面的译书数量占到70.4%;从译书语种来源看,译自英国的书籍占50.5%,美国的占14.5%,日本的占15.1%,俄国的仅占0.3%。19世纪末以来,国人对西方政治、法律制度方面书籍的翻译出版需求迅速提升。仅1902-1904年,关于此类书籍的翻译就占到了49.5%,而关于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的译书占比则下降到31.55%。1902-1904年的译书中,60.2%译自日本,英美为16.8%,俄国只占0.7%。
——摘编自钱存训《近世译书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材料一 陈述黄帝尧舜以来历朝治乱兴衰大略,俾知古今世界之变迁,邻国日多,新器日广;尤宜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列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摘编自清廷学部《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1904年)
材料二 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并避讳、抬头字样,应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呈送样本于本部,及本省民政司、教育总会存查。如学校教员遇有教科书中不合共和宗旨者,可随时删改,亦可指出,呈请民政司或教育会,通知该书局改正。
——摘编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