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中国近代史上,1905年是个重要时刻,不少影响中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性事件均在此年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5年:小年份,大时代

一场“局外中立”的战争:日俄战争

1905年的日俄战争以中国为战场,而作为战场主人的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同时,日俄战争的胜负,以实例向中国人“证明”了立宪优于专制,结束了以俄国还是日本为学习典范的长期争议。

一纸寥寥数语的诏令:废除科举制度

1905年,清廷发布上谕,“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寥寥数语,宣告了科举制的终结。

一曲“革命军中马前卒”的泣歌:邹容之死

1905年,《革命军》作者邹容因大力宣扬反清爱国的革命思想,遭到清政府和租界当局的追查与迫害,死于狱中,年仅20岁。

一次革命派与立宪派的邂逅:孙中山与严复会晤

1905年,孙中山在伦敦拜访严复,就如何改造中国的问题进行会谈。严复认为,“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孙中山不同意严复的主张,他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一声振聋发聩“新音”: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传播

1905年,担任同盟会评议员的朱执信在《民报》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马克思等人生平及主张。同年,孙中山在欧洲与第二国际执行局主席举行会谈,第二国际的档案材料中还记载着孙中山在会谈时说的“我是中国的社会民主党人”等语。

(1) 透过1905年的历史,分析当时国内各种政治力量是如何影响中国命运的。
(2) 通过1905年的历史迹象,提出两个救亡图存的方案并予以说明。
【考点】
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五四运动;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留学是指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23年日本留学生、学问僧等人称颂“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建议日本政府重用学成归来的留学生,建立以大唐为蓝本,“法式备定”的封建国家。从唐太宗贞观四年到唐昭宗乾元元年,日本共正式派出19批使节。留学生全部随遣唐使入唐,均为经过日本朝廷精心挑选,有较高素养的人才。日本留学生分散在国子监六馆学习儒学、文学、佛学、律令等各种课目,其生活费由唐朝政府补助。留学生的习业内容有明确分工,有意从不同方面吸取借鉴唐朝文明成果,补日本之短。

——摘编自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大力倡导留学日本之效,“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1896年清朝首次向日本派遣十三名留学生,1906年留日学生数达到八千多名。日本逐渐成为中国接触西方和日本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窗口。留日学生成立了译书汇编社等翻译团体,翻译了国外大量政治、文史、军事、理工、农业、医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日本也逐渐成为中国革命舞台的一部分。黄兴曾是官费留日学生,1904年谋划起义失败后又与宋教仁等一同亡命日本。留日学生视黄兴等为英雄,追随的人甚多。

——摘编自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

(1) 据材料一,概括日本赴唐留学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中国赴日留学活动的背景和积极作用。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马克思主义与民主革命】

材料一:十九世纪末,清政府派驻国外的个别外交人员以及西方传教士等开始向中国零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1901年后,赴日留学生转译日本关于社会主义的专著。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赞赏,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后,增加了法国、俄国等传入途径,大量报刊开始摘登社会主义著作介绍马克思主义,各地陆续成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对马克思主义有了准确、全面的阐述,马克思研究丛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单行本陆续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全面引进和翻译。

——摘编自李奕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材料二:194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 根据材料一,概述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变化。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及政治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