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28年,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进行著名的转化实验如图1所示;紧接着艾弗里团队在体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如图2所示:继格里菲思和艾弗里之后,1952年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助手蔡斯完成了另一个有说服力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如图3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由图1的四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实验结论?
(2) 图2实验中,组(填序号)对照可以证明S型活细菌DNA是转化因子。
(3) 图3实验过程中被标记的噬菌体与未标记的细菌混合过后还要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搅拌和离心处理,最后再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上述操作中如果保温时间过短,被标记的噬菌体(填“能”或“不能”)全部侵染到细菌体内,若保温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其可能的原因是。图3实验能检测到放射性是因为利用了技术,能否直接用35S或32P标记的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为什么?
【考点】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对于遗传物质的探索,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其中三个先后进行的经典实验,运用不同的实验思路和方法,共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一科学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格里菲斯和艾弗里均使用肺炎链球菌作实验材料,其常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有
(2) 格里菲思提出“转化因子”的推断。支撑该推断的重要证据之一是其中一组实验成功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并导致小鼠死亡。该组实验的处理方法是向小鼠体内注射。a、活的S型菌b、活的R型菌c、加热杀死的S型菌   d、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
(3) 艾弗里等人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该实验运用(填“加法”或“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发现只有用酶处理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后,提取物才会失去转化活性,不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因传统观念“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阻碍,艾弗里等人的结论并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
(4) 赫尔希和蔡斯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下图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不能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标记T2噬菌体的原因是

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外壳所用的原料由提供。

③图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填“吸附”或“游离”)状态的噬箘体与大肠杆菌分开。a、b两管中放射性分别主要分布在中。

④若保温培养的时间过长,对b管中放射性分布的影响是上清液的放射性(填“增强”或“降低”)。

⑤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DNA中能找到放射性同位素有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