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关于遗传物质DNA的经典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依据果蝇杂交实验结果首次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孟德尔描述的“遗传因子”与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化学本质相同
C.
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均采用了能区分DNA和蛋白质的技术
D.
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考点】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NA分子的结构;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换一批
1. 赫尔希和蔡斯精妙的实验设计使得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和艾弗里的细菌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不同
B.
因为DNA和蛋白质都含有O元素,所以也可以用
18
O替代
35
S或
32
P
C.
如果保温时间太久,则用
35
S标记的一组实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更强
D.
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单选题
容易
2. 某团队从下表①~④实验组中选择两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结果显示:第一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第二组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物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该团队选择的第一、二组实验分别是( )
材料及标记
实验组
T2噬菌体
大肠杆菌
①
未标记
15
N标记
②
32
P标记
35
S标记
③
3
H标记
未标记
④
35
S标记
未标记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④和③
单选题
容易
3. 某研究人员分别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①
35
S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②
32
P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③
14
C标记的T2噬菌体+不含放射性的细菌。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T2噬菌体在含
35
S、
32
P和
14
C的培养基中培养可获取含放射性标记的T2噬菌体
B.
若第②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则离心后上清液中放射性均偏高
C.
若第③组进行充分搅拌,则离心后沉淀物中没有放射性
D.
比较第①组与第②组的实验结果,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单选题
容易
1. 下列有关DNA发现的实验方法或描述错误的是( )
A.
艾弗里实验与赫尔希、蔡斯的实验,实验材料不同但实验设计思路具有相同之处
B.
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C.
一段线性DNA分子会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其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D.
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R型菌转化生成的S型菌与自然的S型菌完全相同
单选题
普通
2. 研究人员将噬菌体A的DNA和噬菌体B的蛋白质外壳重组形成重组噬菌体,用重组噬菌体、噬菌体A和噬菌体B对不同类型的铜绿假单胞菌(P
1
、P
2
)进行侵染。重组噬菌体和噬菌体B对P2的吸附率均为90%,对P1的吸附率均为10%;噬菌体A对P1的吸附率为90%,对P2的吸附率为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过程中,搅拌和离心的作用相同
B.
噬菌体A、B分别主要侵染铜绿假单胞菌P
1
、P
2
C.
噬菌体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吸附主要取决于其DNA的种类
D.
噬菌体侵染铜绿假单胞菌实验与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方法相同
单选题
普通
3. 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菌甲是不会使鼠死亡的S型肺炎链球菌
B.
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都是S型
C.
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
从鼠5体内只能分离出活菌乙
单选题
普通
1.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可用
15
N代替
32
P标记DNA。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容易
2. 某同学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时,需在磷酸上连接脱氧核糖和碱基。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容易
3. 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A.
正确
B.
错误
判断题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