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的实际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1920年四五月间,《东方杂志》《新青年》等刊物刊登了苏俄政府发表的第一次对华宣言。这个宣言宣布“废弃(沙俄在中国境内享有的)一切特权”。中国人民从苏俄政府对待中国的态度中,对社会主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感触。这对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给予了有力的推动。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逐渐成为进步思想界的主流。那时,各种社会主义的观点在刊物上纷然杂陈。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党史》

概括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

【考点】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4 是《京报》《顺天时报》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报道

《京报》

《顺天时报》

学生界之大风潮

昨日午后三时,北京大学等聚集三千余人,排队赴总统府、天安门并至东交巷英美法意驻京使馆……惟行至东交民巷口,公使馆方面以无中国政府执照不许通行……学生等乃转而赴东城赵家楼曹汝霖宅……曹已避去。当时学生举动非常文明,而因警察之干涉手段惹起学生之反抗,无意中将宅内电灯碰破,遂至宅内起火。

北京学生大骚动

昨下午一时,中华门内突有北京各学校学生等一千余名……在该处集齐,即结队至东城堂子胡同内赵家楼地方曹汝霖住宅前。群众因搜索曹氏未得,其中暴烈分子遂举火焚房……当该生等在中华门齐集时,警察厅仅传知各区巡警注意所往,不料其有此种暴烈之举动也。

注:《京报》由革命志士邵飘萍于1918年 10 月5 日在北京创办,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进步报纸。《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在中国创办的中文报纸,属于日本文化侵略中国的一部分。

材料二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1) 结合材料一中的信息,说明两份报刊对五四运动的态度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五四运动后知识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整体上来观察五四运动,它的骨干力量是以《新青年》同仁和以北大为中心的青年知识分子群体,其中既包括19世纪70-80年代后一代,拥有出国留日经历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包括了罗家伦和傅斯年这样的19世纪末的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留日时期,日本学界正处于“主义”概念广泛应用的时代,这样的经历让陈独秀等人对“主义”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在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心中,不管秉承什么“主义”,有“主义”比没有主义强,“主义”应该成为衡量一切行为的尺度和标准,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

——摘编自邵明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的里程碑意义的历史考察--基于社会思潮变迁的视角》

材料二  五四运动展现了中国青年力量,在主义和社会运动的催化下,中国青年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从社会改良转向谋求社会改造,乃至革命,他们成为社会变革的急先锋。先进青年结成了爱国主义统一战线,他们创办社团,制订组织章程,训练组织骨干,增进组织团结,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先进青年教育服务群众,宣传鼓动群众,组织凝聚群众,找到了一条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群众基础。先进青年在实践中发现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在中国都行不通,转而选择马克思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摘编自张治银等《酝酿和探索:五四运动与建党准备的历史考察》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特征。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活动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