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编自赵吉惠等《中国儒学史》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出现了范缜、王通、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及李翱等儒学家。范缜及其前后的儒者先后掀起了思想史上的报应问之争、达性论之争以及影响深远的神火神不灭之争,企图从各个方面批判佛教的哲学基础,以捍卫儒学的理论阵地。这一时期,魏晋经学在数量与质量上直逼两汉,传世的十三经近半数为魏晋人所注。隋代儒生王通毕生续作六经,为周孔之道的复兴呼号,提出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修仁义礼智信,外建王道政治的思想,探讨了道的超越性与普遍性,研究了性情善恶等问题。至唐中后期,韩愈等名儒关于哲学的主题即天人关系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辩,特别是在性情问题上作出了巨大贡献。唐太宗时诏命孔颖达等考定五经,高宗永徽四年( 653年)“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结束了南北经义分裂的局面,使得版本和经义两方面达到了形式上的统一。
——摘编自赵行良《魏晋南北朝隋唐儒学发展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