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民国九年《申报》“时评”栏目

材料二: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三: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四: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  材料二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方案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  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考点】
新文化运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判断

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蔡元培表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既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为北大网罗不少专心向学且学有所长之士,使其很快成为中国学术之重镇。

蔡元培任命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有意思的是,对于蔡的相邀,陈独秀起初断然回绝,“因为正在办杂志”。蔡则表示:“那没关系,把杂志带到学校里来办好了。”这样《新青年》也伴随陈独秀走进北大。

不单教授们在办刊物,许多学生也投身到刊物的创办中。影响所及,社会层面所出版的诸多杂志,也同样具有鲜明的“学”的色彩,基于“分科”组织杂志的文章,也构成新文化运动时期所创办刊物的普遍情形。

蒋梦麟曾指出:“回溯民七至民十一年之间,从文字上而使吾国思想界生转变者,有《新青年》,其文学革命、思想革命之鼓动,影响青年最大。”时人也指出:“举凡革命主张的鼓吹,世界思潮的介绍,现代文学的提倡,新兴艺术的引进,科学精神的展开,哲学理论的探讨……其所持的工具,莫非为报章、杂志、书籍。”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北京大学与《新青年》杂志的结缘,是由蔡元培一手促成的。(   )

②蔡元培采取“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中国学术之重镇。(   )

③新文化运动期间,《狂人日记》对青年的影响也很大。(   )

④新文化运动期间创办的各种刊物中,只有《新青年》宣传新思想。(   )

⑤出版事业与新文化运动没有关系。(   )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