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工业化主张,探索建立国营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1933年改组归并成立中央印刷厂和中央兵工厂,工人增至上千人;成立中华钨矿公司。1934年筹建中华织布厂,有布机30余台,产品主要供根据地民用;国民经济部投资20万元建立中华纸业公司,又兴办樟脑厂。钨砂、樟脑和纸张主要用于出口,尤其钨砂成为中央根据地的重要出口品,换回了大批根据地缺乏的物资。此外,还创办造船、通讯、卫生、交通材料等厂。到1934年中央根据地共有国营工厂32家,工人2000多人。
——摘编自刘克祥、吴太昌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
材料二 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鼓励发展工业。1935——1937年,中央先后通过免税、赋予选举权等措施,鼓励私人到根据地创办工业,但民营工业依然发展缓慢。1935年10月,陕北仅有一个修械所,工人40多名;至1937年,加上被服厂、印刷厂等,职工不过270多名。从1938年起,中国共产党开始注意在陕甘宁边区建设国营工业。当时延安只有一个兵工厂,厂里仅有几台机器,几十名工人。同年筹建机器厂,制造机器、工具;先后建立纺织厂、造纸厂、被服厂和制药厂等。1939——1945年,各抗日根据地工业进一步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实现了工业品的部分自给,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摘编自刘克祥、吴太昌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937——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