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徐光启(1562-1633),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出身农家,从小就十分关心农事。他利用空闲时间,在北京、天津和上海等地设置试验田,进行各种农业生产技术的实验。同时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徐光启创作和翻译许多农学书籍,其中以《农政全书》最为著名,这本书基本上涵盖了成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知识,还贯穿着徐光启的“农政”思想,包括:第一“富国以农”“理财莫先于务农”的思想。第二,移民垦荒和兴修水利。第三,在农业技术方面,首先打破了我国古代农学中“风土”思想的局限。第四,提高了南方的耕作技术,推广了甘薯的种植经验。第五,徐光启还总结了蝗虫灾害发生的规律,并提出了治理蝗灾的办法。《农政全书》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的生产经验,是农业技术的集大成之作。

——摘编自《徐光启农业思想的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农政”思想产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徐光启的“农政”思想。
【考点】
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霞客(1587~1641年),南直隶常州府江阴人。祖上曾做过官,但到他父亲时便放弃了科举。徐霞客自幼好读奇书,博览古今史籍及舆地志,经常私下将这类书放到经书的下边潜心玩味。1604年,父亲去世后,徐霞客更加“厌弃尘俗”,肆志于名山大川。他的母亲是那个时代很开通的女性,对儿子的旅行考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21岁时游太湖起,到崇祯六年(1633年),徐霞客先后游历考察了山东、浙江、南直隶、福建、河南、陕西、湖广、广东、北直隶、山西等省的名山大川。1625年前老母在堂,所以他“定方而往,如期而还”,每次游历时间都不长。崇祯九年后,家事已无太多牵挂,他便决定开始他的万里遐征的西南之行。他经浙江、江西进入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在这一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岩溶面积最大,岩溶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考察。他“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畏盗贼,攀缘峭壁,探测洞穴306个,按日详细记录了各种地表岩溶地貌,还对其结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上升到了理论高度。1641年,由于长期奔波辛劳和染病,在云南当地好友将其送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临终时,他托好友季梦良整理散乱稿子。后值清初战乱,部分内容散失,到乾隆时才有刊本问世,即所谓《徐霞客游记》。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徐霞客所处时代背景与他个人成长的关系。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徐霞客生平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