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如氧气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
【考点】
物质的微粒性;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容易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如图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溶液润湿过的棉花,先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然后再打开止水夹。
(1)请叙述A、B两处的实验现象
。
(2)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B处颜色变化的原因
。
实验探究题
容易
2.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水是由
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
构成;氦气是由
构成的。
填空题
容易
3.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
B.过氧化氢
C.二氧化碳
D.
选择填充题
容易
1.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物质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
构成;水银是由
构成;食盐是由
构成的。
填空题
普通
2. 物质一般是由
、
或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例如,构成水的是
,构成汞的是
,构成氯化钠的是
和
。
填空题
普通
3.
(1)
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2)
构成氯化钠的微粒
。
填空题
普通
1.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液态空气
B.
水
C.
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
单选题
容易
2.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硫酸铜
B.
钠
C.
金刚石
D.
五氧化二磷
单选题
容易
3.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
B.
干冰
C.
氯化钠
D.
硫酸铜
单选题
普通
1. 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
通过实验A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2)
实验B的实验目的是
。
(3)
C中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则该可燃性气体一定含有
元素。
填空题
普通
2. 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依据实验一中的现象,可以比较得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填“高”或“低”)。
(2)
实验二的目的是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
有关。
(3)
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
实验四的现象是
。
实验探究题
容易
3. 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我国已有完整的酿酒技术,中国古代在酿酒技术上的一项重要发明就是用曲造酒。酒曲里含有使淀粉糖化的丝状菌(霉菌)及促成酒化的酵母菌。请回答下列小题。
(1)
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B.
“过滤”:除去酒中难溶性的物质
C.
“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D.
“灭菌”:高温除去酒中的细菌
(2)
糯米或高粱等粮食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种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该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3)
“蒸馏”是根据物质的沸点不同得到纯度较大的白酒,在加热蒸馏的过程中,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
分子体积增大
D.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单选题
普通
1.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金
B.
金刚石
C.
干冰
D.
氯化钠
单选题
容易
2.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语、诗词和谚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木已成舟”与“铁杵成针”都属于物理变化
D.
“人要实,火要虚”中“火要虚”指氧气浓度越高,可燃物燃烧越旺
单选题
容易
3. 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
反应生成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2:3
D.
该反应为缓解温室效应提供了新途径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