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如图,为中国河南省贾湖出土的贾湖骨笛,距今有7800~9000年,是我国最早的乐器实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用它吹奏乐曲时( )
A.
笛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笛声一定不属于噪声
C.
笛声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D.
按住不同的笛孔可改变笛声的响度
【考点】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条件; 防治噪声的途径;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容易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
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
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单选题
容易
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两次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单选题
容易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满科技感的磁悬浮蓝牙音箱发声不需要振动
B.
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
大象的发声频率小于20Hz,人耳可以听见这种频率的声音
D.
土电话能听到对方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单选题
容易
1. 关于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正在振动
B.
乙图:刻度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
丙图: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丁图: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的
单选题
普通
2. 学校附近的居民经常听到课间操广播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广播声是由于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居民关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广播声通过空气传入居民耳中
D.
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单选题
普通
3. 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中,利用乒乓球的弹跳来反映发声的音叉在振动.以下研究中所采用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
引入磁感线来描述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磁场
B.
根据导线附近小磁针的偏转情况判断导线中是否存在电流
C.
选用相同的棋子来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D.
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关系时需保持长度和材料不变
单选题
普通
1. 汽车鸣笛是由于喇叭
发声,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如图在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板墙,其作用是在
控制噪声。
填空题
普通
2. 2023年5月28日,如图所示的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执飞,此次航班从上海起飞,在首都机场平稳降落。中国大飞机飞出安全、更飞出志气和希望。乘客听到的轰鸣声是发动机
产生的,为了安静地休息,乘客带上了耳罩,这是在
减弱噪声。周围观看的人们听到飞机的声音是由
传过来的。
填空题
普通
3. 夏日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里,随处可闻鸟鸣声。鸟的发声器官由于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传入人耳。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填空题
普通
1.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晓华和丽丽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如图甲所示,晓华敲击鼓面可观察到纸屑弹跳起来,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纸屑的作用是
。
(2)
如图乙所示,丽丽将两个相同的音叉放在两张分开的桌面上,敲响右边的音叉后,左边的音叉也发出了声音,并将泡沫塑料球弹起,这说明
可以传声。
(3)
如图丙所示,晓华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用抽气筒将内部空气抽出来,丽丽在旁边听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但是没有完全消失,她觉得是抽空气无法被抽完导致,经过科学的推理,若将钟罩抽成真空,闹铃声将消失,说明
不能传声。
(4)
实验完成后,晓华高兴得高歌一曲,丽丽却很嫌弃,觉得完全是噪声,用软质海绵耳塞堵住了耳朵,丽丽是在
(选填“产生阶段”、 “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了噪声。
(5)
隔着三个教室的秋秋老师都被晓华的歌声打搅了,说明晓华声音的
(选填“响度大”、 “音调高”和“音色好”)。
实验探究题
普通
2.
(1)
如图甲所示,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
如图乙所示,是禁止鸣笛标志,这是在
控制噪声;
(3)
如图丙所示,有一款骨传导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
(4)
如图丁所示,随着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小明听到罩内正在响铃的闹钟铃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来越小,若罩内的空气完全被抽出,将不能听到铃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填空题
普通
3. 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
悠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
(2)
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4)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
(5)
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
(响度/音调/音色)。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8.6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
;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
(增大/减小);噪声监测设备
(能/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
(6)
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声能转化为电能 ,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生活中声除可以传递能量以外,还可传递
。
综合题
普通
1. 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
A.
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
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
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单选题
容易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
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
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
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单选题
容易
3.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B.
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
丙图:抽掉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闹钟铃声的音量不会变化
D.
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