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王敏同学从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Ⅱ、为了验证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晓霞同学设计了实验4图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Ⅲ、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同学们得出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
离子
溶
不溶
已知碳酸锶的化学性质与碳酸钠相似,检验久置的氢氧化锶固体部分变质,在待检溶液中按顺序使用的试剂是 和 。请写出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锶中回收氢氧化锶固体的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设计用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将氢氧化锶转化成难溶性锶盐的方案: 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1
实验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与硫酸反应
请写出实验1的实验现象。
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当通过胶头滴管滴加NaOH溶液时,观察到现象,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 , 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当观察到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查阅资料】CO2过量时,CaCO3沉淀会转化为可溶于水的Ca(HCO3)2
AgCl不溶于稀硝酸
步骤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①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I不成立。
②
将少量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猜想Ⅱ不成立。
③
将气体通入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再加稀硝酸。
猜想Ⅲ成立。反应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若要收集到纯净、干燥的CO2 , 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饱和 NaHCO3溶液和。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 , 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提出猜想】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
【实验探究】①甲同学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液体变红色,认为杂质中含有碳酸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理由是。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如下:
步骤a: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
杂质中含有碳酸钠
步骤b:向a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杂质中含有
【进行实验1】该同学将NaOH溶液滴入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短时间内即变为红褐色。
【查阅资料】FeSO4+2NaOH═Na2SO4+Fe(OH)2↓(白色);
Fe(OH)2容易被氧气氧化:4Fe(OH)2+O2+2H2O═4Fe(OH)3(红褐色)。
【提出问题】如何使白色沉淀长时间存在?
【进行实验2】改进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观察到白色沉淀存在时间较长。
【交流反思1】装置中煤油的作用是。
【进行实验3】分析原因后,再次改进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打开止水夹K1、K2;一段时间后,关闭K1 , 具支试管B中出现白色沉淀,待液面稳定后关闭K2 , 所得白色沉淀能保持更长时间。
【交流反思2】①具支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H2的作用有:
a.排出装置中溶液上方的空气;
b.;
c.将A中溶液压入B中。
【归纳总结】NaOH溶于水,水溶液能导电,显碱性,能与非金属氧化物、酸和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实验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出现浑浊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了反应。
(讨论交流)
①甲同学根据B试管内液面上升的现象,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认为:由此实验直接得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的结论还不够严密,你认为乙同学的理由是。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反应(填“发生”或“不发生”)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参考小资料,选用“饱和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完成下面问题:
小资料: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65g。
①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
②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应该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