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 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个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些变化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
——选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和日本是两个非西方国家,(19世纪)面临的任务也非常相似,……不同点则在于所采用的政治策略不同……从日本的总策略上来讲,我把它叫作慢三步。……而中国从总的策略上来讲是快三步……他们想要马上能见效的……康有为说:“慢改不如快改,小改不如大改。”
——选自华世平《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比较百日维新和明治维新的政治策略和哲学理念》
材料: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在开明官员的主张下,大清皇帝批准在北京设立“大学堂”。
材料中的“大学堂”指的是清朝建立的哪一学府?它创建于什么运动时期?当时的“大清皇帝”是谁?“大学堂”创立有何重大意义和影响?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选项
史实
结论
A
《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
北洋舰队建成
中国海防近代化逐渐发展起来
D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