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举措
影响
①
秦始皇统一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②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
③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④
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①秦朝设立郡县制 ②隋朝开通大运河 ③唐朝遣唐使来华 ④明朝郑和下西洋
①普遍用五铢钱交易
②出现早市和夜市
③店铺有商标广告
④勾栏里面看演出
选项
事件
A
商鞅变法
引发诸侯不满,兼并纷争
B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奠定子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基础
C
杯酒释兵权
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D
文成公主入藏
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的问题
朝代:汉朝
人物:张寒
事件:通西域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事件:采用汉制律令
朝代:唐朝
人物:文成公主
事件:唐蕃和亲
【治理经验一:制度创新】
材料一:
材料二:统治者设置该制度的初衷,确实是“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确实是“为了军事控制”。但是谁曾料到,该制度却引出绵延至明清及近代的中央集权新模式。虽然地方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中央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政府的手中。
——李治安《制度特点与历史作用》
【治理经验二:因地制宜】
材料三:清代边疆民族治理政策的总框架是“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其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清代边疆政策内涵的多样性……在西藏地区,又根据当地政治、历史、民族特点实行不同的措施。
——摘编自马大正《略论清代边疆政策研究》
【治理经验三:多元一体】
材料四:(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
——《清实录》
【治国之中枢】
材料一:唐初每事必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宋〕汪洙《神童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宋〕赵恒《励学篇》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李世民
材料二反映的选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诗文折射出这一选官制度是如何提升隋唐的治理能力的?
材料三: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大一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以致尖锐对立的时期,社会就会动荡,甚至导致政权的灭亡。
结合所学知识,请用隋唐时期的史实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材料一 开皇三年,隋文帝废除郡级机构,并省州县,裁减冗官……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开皇中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
——摘编自陈光崇《论隋文帝改革和统一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 贞观二年,“关内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贞观三年,“关内诸州旱,天下大水”……魏征看到了大乱之后,认为治理国家主要在于措施否得当,如果顺民意、得民心,就能迅速取得绩效,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太宗从隋帝横征暴敛,短命而亡的结局中吸取教训。他明确规定,所有营造必须预先“计人工多少,申尚书省听报,始合役功。”
——摘编自杨圣琼《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材料三 自武则天去世到开元元年,八年间六次政变,皇位五易其主……唐玄宗起用姚崇、宋璟、张九龄、韩休等人为相,针对当时的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唐玄宗本人也可以沟通与大哥李宪及众兄弟的感情,制大被长枕同榻共眠,但在朝中不给与他们军政实权,并严格禁止他们与外人交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