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画画像
用文字、图画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自己,然后折起来收集在一起。
活动二猜猜看
每人从中抽出一张,猜猜纸上描绘的是谁并说明理由;同时对这张纸的主人说几句话;最后公布答案。
活动三谈感受
当事人分享:自己满意的部分,不满意的部分;听到别人评价后的感受。
这样的课堂活动能帮助大家( )
①学会努力和坚持 ②全面地认识自己
③接纳和欣赏自己 ④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①懂得拒绝他人的评价 ②学会接纳并欣赏自己
③敢于掩饰自身的不足 ④正确认识并完善自己
①要学会接纳与欣赏自己
②要广泛交友,越多越好
③外在美比内在美更重要
④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
镜头:课间休息时间,小蓉独自一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发呆。
独白:进入初中以后,小蓉总是会不自觉地拿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有时候,她为自己感到骄傲:学习勤奋,做事认真,考虑周到,关心别人,在音乐方面有些天赋……但有时候,她羡慕别人:别人能把平淡无奇的事情讲得津津有味,别人能轻松解决棘手的问题,别人谈论的很多话题她都没关注过,她甚至觉得自己与同学相比有些“孤陋寡闻”……有时候,她会学看别人的样子说话、做事,但这又让她觉得很累。
【认识自我 促进成长】 材料一:
情景1:七年级(1)班的小A同学在小学成绩优秀,钢琴、书法、绘画都很棒。但进人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考砸了,小A十分苦恼,一度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 整天忧心忡忡,情绪低落。
情景2:七年级(3)班的小D进人初中后改掉了上课开小差、作业拖拉的毛病。他喜爱电脑编程,并代表学校参加了市级编程比赛。他在体育课上发现了自己的运动天赋,积极参加校运动会,为班级争了光。
【美好家庭 共同建设】
材料二:下图是七年级学生明明手账本里的一则片段:
【认识生命 守护生命】
材料三:我们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在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为640亿分之一。人在胚胎时期,指纹就形成了,并且伴随我们的一生。指纹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它是一种有力的唯一性个体识别证据。
材料四: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文中写道:““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
【片段一】在评选“三好学生”的时候,七年级(1)班学生对小明同学能否当选产生了分歧。班上大多数同学认为小明够条件,但个别同学不同意。甲同学认为,期中考试小明的总成绩比自己少了10分;乙同学认为,体育测试100米他比小明跑得快;丙同学说,他的书法在区里得过奖,而小明没有。面对几位同学的评价,小明失去了信心,也觉得自己确实不行,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片段二】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设计了一个课堂活动,让同学们进行“自我剖析”,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明通过自省发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例如:上课专注力不够、脾气比较急躁、周末时间安排不合理……他觉得必须要克服以上缺点和不足,做更好的自己。
①要认同他人对自己的一切评价 ②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③要相信自我,放大自己的优势 ④要全面认识自己,不要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