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 ,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 , 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抑制。④夕舂:夕阳。⑤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⑥受用:享受。

(1)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就 )    竹柏影也。(盖:原来) B. 怀民亦未 (寝:睡觉  )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 ) C. 梅花为寒所(勒:逼迫)      午、未、申三时(止:仅仅,只是) D.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美妙)    可为俗士道哉(安:怎么)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法上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 B. 【乙】文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月影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写法上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C. 【甲】文篇末的议论表现出作者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也隐含着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自慰。 D. 【乙】文篇末的议论表现出作者孤芳自赏、超凡脱俗、倚世独立和不与世俗往来的情怀。
(4) 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文言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颔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垂亭午夜分,不见暖月。

   至于夏水艇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同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国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圈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刷成。仰视天如匹逐然。水已落,缺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凿石上一孵。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蜀缀关,唐故婴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璀数十丈。”

【注释】①油血,油瓶。②解:裂鳍,③混凝堆; 在眼镜填口,是肛心突出的目标,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地( )(文件) A. 第一段写山,突出了述纳不绝、重重叠叠、高河蔽目的特点。 B. 第二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 第四段引用渔歌,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二峡秋天潜瑟的气氛, D. 第二至四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劝静绪合,相得盈彰。
(2) 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半傻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 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 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盛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 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暖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暖地头。
(3) 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