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乡绅看科举
如果说近代中国确实存在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话,科举制的革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体制变动之一、影响了全社会的多个层次。
某校高二学生小王想要以近代中国科举制的变迁作为主题撰写一篇论文,经过广泛的阅读与搜集,她发现了晚清举人刘大鹏和他的《退想斋日记》。
材料一 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身处既不十分“开通”,又不十分闭塞的内地,是一位基本以耕读为业的儒生型乡绅(这里的绅是与官相对应而言)。从1890年到1942年,刘氏所著《退想斋日记》凡51年,现存41年。
——罗志田《科举制的废除与四民社会的解体: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二 刘大鹏将进京赶考视作他一生的高峰:仅仅是进京赶考的经历就足以将他锻造为一名国家精英。……进入考场时更让人激动,最高级别的官员在考场门口集合、检验考生。至少在此,刘大鹏一生的奋斗和努力被公开地认可和赞誉。……那年,280位山西举子只有10个人通过,刘大鹏并不名列其中。
——【英】沈艾娣《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
(1)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刘大鹏参加的考试环节为(单选)( )
(2)结合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何刘大鹏“将进京赶考视作他一生的高峰”?
材料三 国家取士以通洋务、晓西学者为超特之科,而孔孟之学不闻郑重焉。凡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士风日下,伊于胡底耶?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光绪××年九月初五(1901年10月16日)
(3)在材料三中,刘大鹏分析了自己科考失败的原因。关于该原因的历史背景,以下表述恰当的是(单选)( )
A. 中体西用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 B.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
C. 清末新政颁布新学制的结果 | D. 西学传入冲击中国传统文化 |
材料四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光绪三十一年)
材料五 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何如,有可忧可惧之端。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十七日、十九日
(4)按照公元纪年法,光绪三十一年是哪一年?(单选)( )
A. 1904 | B. 1905 | C. 1906 | D. 1907 |
(5)材料四和材料五对于废除科举制的观点有何不同?为何会产生不同?
(6)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刘大鹏日记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