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制度变革与时代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员的上奏科举夙为外人诟病(指责),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主要)。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西方各国)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推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收敛)不虞(意料之外)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会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袁世凯等人“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校”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指出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内容。
材料二 乡绅的日记山西太原县的乡绅刘大鹏,1894中举,此后三次参加会试未中。为求生计,从1886年起,他在一宫商家塾中担任塾师二十余年,1905年,废除科举的消息传来,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今之学堂,所教者西学为要·则人心何以正,天下何以安,而大局将有不堪设想者矣。(1905年3月15日)”“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1905年10月23日)”“科考一停,士皆殴入学堂从事西学,而词章之学无人讲求,再十年后恐无操笔为文之人矣,安望文风之蒸蒸日上哉!(1905年11月2日)”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刘大鹏对“废除科举”的态度及其理由。从史料载体的角度,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分析该史料在历史研究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三 革命党人的演说所以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中国向来铨选(选才授官),最重资格,这本是美意,但是在君主专制国中,黜陟(官吏的升降)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因为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选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了独立机关才得妥当。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说明孙中山的的主张与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关系。综合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选官制度变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