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名为“城”的军事据点。这种城在当时也称为“国”,“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野之分由此形成。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又称“君子”,他们世代垄断官职、爵禄,辅佐国君统治国家。贵族是国人的核心,所以有“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的说法。”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皆属于平民(自由民),他们有自己的经济、职业(如务农、从事工商业等),并对国家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被置于宗法制的控制之下。国人当中参与国家日常政务的主要是贵族,但作为国君同族成员的广大下层国人也都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如遇有重大问题,国君按习惯要征询全体国人的意见。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从公元前八世纪始,城邦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特殊形式的国家组织,即城邦内的居民形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建立政府机构,成为城邦国家。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属于城邦的人”享有广泛的政治生活,在一般城邦中,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但公民身份的确定也有变化,在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往往吸收外邦人或释放奴隶加入公民集团。古希腊的公民社会主要是指享有公民权的这部分人的公共政治生活,但在民主政治时代(约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公民权有了很大扩展,公民资格及于最贫穷的平民,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公民社会。
——摘编自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