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大雨,谷水溢,冲洛城门,入洛阳宫,平地五尺,毁宫寺十九,所漂七百余家。太宗谓侍臣曰:“朕之不德,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阳舛谬,雨水乖常。朕又何情独甘滋味?可令尚食断肉料,进蔬食。文武百官各上封事 , 极言得失。”

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封事曰: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致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日凋耗;凋耗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孔安国曰:“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在念。明选举,慎赏罚,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省游畋之娱;云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弓矢,而不忘武备。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谴而系圣心哉太宗深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灾祥》,有删改)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雨水之患A阴阳B恒理C岂可谓天谴D而系E圣心哉F太宗G深纳其言。

(2) 下列对材料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即怜爱别人之意,孟子以此体现其力主仁政思想。 B. 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有此称。 C. 扶疏,枝叶稀疏之意。此句意为古人用种树比喻治理国家,种之日浅,则枝叶稀疏。 D. 社稷,国家的代称,本指土神和谷神。“一片神鸦社鼓”中的“社”即祭祀土神的活动。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子提出“不忍人之心”的政治主张,唐太宗面对水患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正体现了孟子这一主张。 B. 孟子强于论辩,善于说理,通过生活常理说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又利用排比、对仗等句式增强语势。 C. 材料二中岑文本阐述的开创容易与守成不易的观点与魏征提出的“取之易而守之难”的观点是一致的。 D. 岑文本的封事极具文学美感,其中使用了对仗,句式较整齐;类比推理,层层递进,具有较强说服力。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

(5) 孟子提出的“不忍人之心”,在唐太宗的施政措施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做法?请简要概括。
【考点】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筛选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