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疑者,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既而疾滋甚,不能起,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囊有黃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B.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C.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D. 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

【考点】
翻译; 断句;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指被围困,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栗深林兮惊层巅”中的“惊”用法不同。 B. 而,“而襄子赏之”的“而”表转折,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恍惊起而长嗟”的“而”用法不同。 C.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的“自信”用法不相同。 D. 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 B. 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 C. 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D. 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5) 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 , 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节选自韩愈《师说》)

(二)

愈白:愈少驽怯,于他艺能,自度无可努力。又不通时事,而与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专于文学。学不得其术,凡所辛苦而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适于实用,又重以自废。是固学成而益穷,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远宰蛮县,愁忧无聊,瘴疠侵加,惴惴焉无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辞雅而气锐。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今乃乘不测之舟,入无人之地,以相从问文章为事。身勤而事左,辞重而请约,非计之得也。虽使古之君子,积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胶其口而不传者,遇足下之请恳恳,犹将倒廪倾困,罗列而进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爱于左右哉!

顾足下之能,足以自奋;愈之所有,如前所陈。是以临愧耻而不敢答也。钱财不足以贿左右之匮急,文章不足以发足下之事业,稛载而往,垂橐而归,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节选自韩愈《答窦秀才书》)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B.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C.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D. 当朝廷求贤如不及之时/当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圣人,是对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赞誉,有时专指孔子,也表示对古代帝王的尊称。 B.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句末的停顿为“读”。 C. 道,有思想、方法等义项,此处的“道”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道”义不同。 D. 足下,古代常用的交际用语,表示对对方的敬称,文中指“窦秀才”,可译为“您”。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士大夫之族不愿相师,是因为他们担心向地位低或身份高的人学习而受到众人耻笑。 B. 《师说》通过多重对比,阐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评了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C. 韩愈认为窦秀才年轻气盛,才智出众,言辞高雅,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获得功名。 D. 韩愈在《师说》与《答窦秀才书》中都直击社会弊病,表达了不敢为师的愤激之情。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②又不通时事,而与世多龃龉,念终无以树立,遂发愤笃专于文学。

(5) 韩愈认为自身难以胜任窦秀才的老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上遣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非内怀忠恳,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谅者。”上曰:“愈为人臣,敢尔狂妄,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旧唐书·韩愈传》)

材料二: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

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 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疏奏A宪宗怒B甚C出疏D以示E宰臣F将加G极法。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俟,即等待,与《静女》中“俟我于城隅”的“俟”意义相同。 B. 上章,指的是呈上奏章,相同意义的还有“上疏”“上表”等。 C. 固,意为一定,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固”的意义相同。 D. 以为,认为,与“木直中绳,以为轮”中“以为”意义不同。
(3)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三岁时母亲去世,被父亲和兄长抚养,自幼刻苦读书,考进士时文章得到他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 韩愈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为裴度歌功颂德。 C. 唐宪宗派使者迎接佛骨入宫,引发官民对佛教的无节制信奉,韩愈直言进谏,触怒宪宗,差点被处以极刑。 D. 韩愈因为收召后学而遭到群怪聚骂,同时也因此得到了狂人的名声,甚至于他的生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非内怀忠恳,岂能至此?

②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5) 文中称韩愈“操行坚正”,材料中韩愈有哪些行为可以体现其“坚正”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普通